政治信任的构建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的路径选择(3)

政治信任的构建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的路径选择(3)

三、政治信任的动态构建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一)提升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发展执政文化的认同力

意识形态是组织、凝聚和号召人民、赢得人民支持与拥护的强大精神武器,是政治权威和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源泉。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引导与维系政治信任和执政党公信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其性质对政治信任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影响。坚持科学的指导原则与方式加强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塑造理性的政治信任文化,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认同党和政府政治制度的设计理念及其所蕴含的政治价值,有效缓解和克服社会转型期人们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威的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意识形态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为社会的发展创造稳定的政治局面,意识形态的朝令夕改会破坏理论宣传工作的权威性,损害执政党政治权威合理合法的理念基础,不利于政治的发展和稳定;其次,一种主流意识形态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具有适度的开放性与超强的适应性,就执政当局来说,对现代社会中各种价值观念与多元选择倾向应具有特别的亲和力和包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引导促进整个社会政治信任的有序增长,有力增进民众对执政党的理解与认同;再次,意识形态的建设应坚持适度原则,过于强化会导致偏信与盲信的出现,弱化不当会使其发挥不出应有的功效,要通过予以广大民众正确的价值引导和理性的教化来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民众信任的强大功能。我们只有从这些方面着手,大力进行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创新,才能持续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适应力、生命力和整合力,切实有效发挥其维护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工具功能。通过政治文化这只无形的手去影响民众的价值取向,使其对党和政府及其制度的认同、信任与支持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定势。通过不断加强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增强公民对党和政府及其制度的文化认同力,为执政党公信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理念基础,进而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减少执政成本。

(二)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三型”执政党

执政纲领是执政党在各个具体发展阶段的奋斗目标与基本行动纲领,其正当性即其关注与满足不同阶层民众的长远和眼前共同要求的程度决定了该执政党获得民众认同与支持的程度。不同阶层的人基于各自自身的不同利益而对执政党及其执政纲领有着不同的期待与要求,执政党应在正确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全面把握发展的新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与符合人民现实需要的行动纲领与政策方针。“三个代表”理论是我党制定执政纲领的重要理论基础,党的经济纲领应以先进生产力为其理论支点,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好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各相关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与体制机制,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党的政治纲领建设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与利益,将民主视为实现人民利益的根本政治形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有效满足广大民众对政治参与和政治民主化的诉求,以人民意志有效规范其执政行为;党的文化纲领应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思想指导,以塑造人为核心,不断提升其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精神需求的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条件下更高层次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阶段,我们要在实践中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更高程度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此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最大限度的激发全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6]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该在集中群众智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与利益诉求,树立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信念。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自觉地科学认识、把握与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以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按照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把我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和团结和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7]“三型”政党建设的目标对我党公信力的建设与执政地位的巩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1)重视学习和善于学习的政党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与自我提高的能力,党的组织结构与功能的调适以及其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改进都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加强各方面的学习,主动进行思想层面的调适,及时更新党的理论与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克服与避免本领恐慌,科学应对自身和社会诉求的变化。(2)新的发展阶段,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有了很多新的变化,社会大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逐渐重视自我的发展与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共享,要求收入分配机制的合理化;第二,更加注重民主权利的维护,要求参与国家发展事务与社会管理;第三,更加崇尚个人的自由与平等,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些现实变化要求我们党加强服务型政党的建设,建设多种形式的服务平台,不断创新服务方式,要自觉树立“工具”理念,充分发挥好执政党联系广大民众与国家政权体系的桥梁纽带作用;自觉树立“公仆”意识,切实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以此赢得民心。(3)在不断学习与充分发挥服务作用的过程中,必会引发强烈的创新驱动。事实上,“创新型”政党建设是不断完善执政党执政体制、提高执政效率、有效约束执政权力与维护执政形象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执政党领导与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以及拒腐防变与抵御风险的能力,应贯穿于执政过程的始终。此三者有机联系共存于党建整体工程之中,创造性地架构了一个推动我党现代化与公信力建设的开放系统,有利于促进我党通过创新执政方式不断盘活现有执政资源来合理有效地应对转型期社会开放系统的多元能量输出,进一步扩大执政基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