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霸权正在衰落吗?(2)

美国霸权正在衰落吗?(2)

二、美国权力、制度、文化霸权衰落的深刻缘由

1. 经济危机的冲击以及国内政策不利导致美国权力霸权的基石削弱。早在2008年, 美国就有学者撰文指出,美国正在经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衰退,布什执政时期是美国走向衰落的起点。2008年以来,美国凭借美元霸权以及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绝对优势地位,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严重灾难大部分转嫁给了其他国家,但是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是硬实力的重创。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在货币政策的推行上采取了“量化宽松”的手段,遏制了美国经济飞速下滑的趋势,但是造成了世界粮价和石油价格的暴涨,扰乱了国际金融秩序,致使美国饱受其他国家诟病。在贸易领域,奥巴马重拾贸易保护主义,墨西哥、韩国、意大利等十余个国家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国。

2. 新兴国家与美国间的利益冲突使得重塑美国构筑的国际制度成为必然。通过国际制度的建构主导国际事务,是二战后美国霸权的最显著特征,而霸权的背后则是霸权国的国家利益驱动和价值取向输出。制度霸权与传统的军事霸权相比较,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渗透性和可行性。二战结束前后,在美国倡导下建立并运转的一系列国际组织、联盟,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北约、美日军事同盟等,都是美国通过其运行机制来称霸世界的手段。21世纪以来,新兴国家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机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甚至尝试在国际社会中获得发言权,建立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的国际机制。尽管目前它们在国际社会中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联盟, 但非西方世界整体性力量的增强无疑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垄断地位形成了冲击。

3. 文化本土化诉求突破文化美国化模式。把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的榜样文化是美国文化霸权的全球战略目标。近年来,美国在全球兜售汉堡包的同时,也在不断贩卖“快餐文化”,构建自身的文化帝国大厦。然而,首先,文化具有自主性与传承性特征。2005年10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保护并促进文化表达多样性公约》,提出了谋求本国文化传承和民族文化特色的诉求。这映射了世界多数国家对美国文化侵蚀、渗透的恐慌与不满,反映了它们谋求本国文化传承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价值诉求。随着新兴国家力量的增强,保护本土文化已经成为它们在观念上的诉求,各国积极发展本土文化,全方位打造与完善本土文化产业,这是美国文化霸权面临危机的根本性因素。其次,本土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间接地抵制了美国文化产业的入侵,这是美国文化霸权面临危机的经济性因素。长期以来,“美国大片是推进美国流行文化向国外传播的最重要的一股力量”。然而,这种状态目前已有所改变。2013 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国各大院线被14部国产影片垄断,这不同于往年美国大片蜂拥而至的场景。此外,新兴国家之一的印度作为亚洲最大的电影生产王国,其宝莱坞影片也在蚕食着美国的电影市场。

三、我国的战略应对

如何把握美国的霸权衰落给中国带来的战略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必须思考应对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1. 美国霸权衰落、中美权力渐进转移,但长远看,此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当前,美国面临的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中国作为潜在挑战国的现实存在,二是美国霸权衰落的长期性、不确定性因素的客观存在。美国的权力转移不会呈现直线型上升的态势,而是螺旋形上升的渐进过程。美国战略选择可能会有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以自由主义理论为依据而产生的和平禅让战略,即将领导权以和平方式体面地交给其他国家,例如20世纪英国霸权向美国霸权的转移。第二种模式,以防御性现实主义理论为依据,运用霸权衰落管理战略,在延续霸权衰落的同时,静待机遇力争霸权恢复的战略,例如英国在1763—1815年间的战略选择。第三种模式,基于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而产生的对潜在挑战国发动战争进而确保霸权的战略,例如古希腊时期的斯巴达对雅典。

笔者认为,第一种模式的战略选择在现实社会中几乎没有可能,美国绝不会把权力和平禅让给其他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先后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亚太再平衡”战略、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比例等制度性措施,涉及西欧、中东北非、亚太等地区和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战略与政策的调整,这些客观事实表明,美国正在实施第二种战略即霸权衰落管理战略,在延续霸权衰落的同时,静待机遇力争霸权恢复。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那么,美国是否会选择第三种战略即对潜在挑战国发动战争进而确保其霸权呢?目前来看,可能性不大;但长期来看,其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首先,在中美两国竞争态势中,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竞争并存, 非对抗性竞争的成分进一步增多, 这使双方博弈具有“协调、协作、渐进”的特点,这是由双方共同利益决定的。在经济领域,召开双边或多边国际会议商讨应对, 已成为当今大国应对国际经济衰退的最主要的外交方式。例如,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从2009—2013年已进行了五轮,这是中美两国在双边、区域和全球等广泛领域内,对涉及双方近期和长期战略性经济利益方面的挑战和机遇进行磋商的机制。在安全领域, 防止核扩散、地区安全、反对恐怖主义等问题已经成为中美双边交流与合作、谋求共同利益的重要内容。中美双方博弈呈现“两面性”特征, 利益交叉与利益对立共存,“斗而不破”已成为中美关系的显著特点。其次,世界的无序、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尽管美国是国际秩序的主要缔造者, 但由于霸权的衰落,对国际秩序的控制力进一步下降, 美国有可能带头挑战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现行国际秩序。纵观二战后的历史,美国对外战争从未间断,又有几次是经过联合国授权的呢?由于美国希望国际秩序的演变有助于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和国家利益, 因而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伴随着彼此在重大国际问题,包括国际秩序问题上的分歧与博弈。在中美力量博弈中未来国际秩序的演变充满了“不确定性”。

2. 建构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正确看待现阶段美国霸权的事实性衰落,以权力、制度、文化“三位一体”全方位、多层次建构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从而把握中国的战略发展机遇,是当前极为迫切的理论需求与现实考量。从权力视角看,以经济发展为基点,增加军费开支,实现经济、军事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实现中国和平发展必不可缺的硬实力条件。从制度视角看,不仅要广泛地参与国际新规则的制定,而且要与新兴国家为伴,强化机制建设,特别是渐进式改变二战后美国主导构筑的现存国际秩序,逐步确立中国在当今和未来国际体系中应有的地位。从文化观念视角看,基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要求的理论、舆论准备必不可少,特别是要通过国民讨论来塑造国内观念共识,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对国际权势构成的维度分析,对我国民众普遍存在的对中国实力估计过高、对周边形势及国际环境判断过于乐观的情绪加以正确引导,正确认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艰巨性与曲折性。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系教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