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来斌:用核心价值观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孙来斌:用核心价值观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摘要: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先后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对它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丰富了中国梦的精神文化内涵。

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先后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对它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丰富了中国梦的精神文化内涵。

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物,不仅需要物质意义上的家园,而且需要精神意义上的家园。物质意义上的家园,能给人遮风挡雨、提供饮食起居之所,而精神意义上的家园则给人以精神支撑、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从社会角度来看,精神家园不仅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而且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手段而言,精神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早已引起思想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反复强调:人类社会的进步并非只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是还要受到精神因素的制约。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阐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要受到技术和制度的创新的促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受到精神力量的推动。就目的而言,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因素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是精神,人之作为人的状况乃是一种精神状况。”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这段话虽然略显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因为人存在的根本意义只有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才能得到最充分的解释,即如其所言:“人不仅生存着,而且知道自己生存着。”

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在物质上不能贫困,在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的民族,才是一个真正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的民族。习近平同志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可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多方面的内涵,精神上的强大、文化上的复兴,无疑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自己的精神家园,仰韶文化、诸子百家、秦砖汉瓦、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代代传承,历久弥新,并以此为重要的精神文化滋养,形成了突出的中华文化优势,给中华儿女以情感呵护、精神支撑,使我们的国家虽历经磨难却屹立不倒。实现文化复兴,决非简单地再现昔日的文化样态,因为复兴不等于复古,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精神上的强大,绝不意味着孤芳自赏、妄自尊大,主要体现为民族凝聚力、精神创造力的强大。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自觉、自信。与此同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多方面的动力,尤其离不开精神感召力、文化助推力。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筑牢固的精神家园,需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而核心价值观正是这样的支撑。从世界上看,美国二百多年的建国强国史,在一定意义上说,既是其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史,也是其以此为价值支撑的文化形成发展史。在个性、自由、变化、竞争等美国核心价值观念的支撑下,形成了以街头篮球、好莱坞电影、快餐连锁等为代表,以多元、包容、新奇等为主要特征的当代美国文化,催生了以“拥有一套房子、一辆车子、一只狗子”为主要家庭目标的美国梦。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精神家园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但是,它具有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和核心内容,并为中华民族成员所广泛认知、高度认同,如“和而不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革故鼎新”等。这些稳定因素和核心内容,构成中华文化的历史血脉、核心观念。正是在它们的支撑作用下,形成了血脉相连、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涵养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文化底蕴。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之旅,犹如人之登山,离山顶愈近,愈需要重振气力,愈需要精神支撑。当前,正处于距离实现中国梦最近的历史关节点,也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既因发展取得的成就而具有梦想未来美好生活的充足底气,也因发展中的问题而产生向往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此时,我们尤其需要凝神聚气,尤其需要精神家园的呵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构筑而言,也有一些基本的遵循,应该坚持承继传统、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