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对当前几个重大问题的理解(2)

核心提示:如果我们和美国、欧盟这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的投资协定签订下来,我国政府不改革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按照中央精神,上海自贸区这个试点,不能像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个试点可以试十年八年,上海自贸区顶多试点一年,就要拿出办法来,这也是为了参加新一轮更高标准的全球化竞争。

二、我国经济处在一个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增长速度的换档期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一次座谈时讲到,凡是全盘照搬西方模式,完全听从西方这一套理论,建立的新的体制,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只有中国走出了自己的成功道路。事实表明,凡是全盘西化的,采取西方模式和西方理论的,就有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从希望到失望;一种结果是,从希望到绝望。因此,怎么来看我们的换挡期,怎么来看我们的阵痛期,怎么在客观地看清楚形势之后,增强我们的信心,面对众多的挑战,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一)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我国已经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体,第一大制造业国家,但是,总体上是大而不强。

第一,我国经济结构失衡,面临调整的问题。现在,我国的制造业有40大类,其中70%的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上是第一位的。有1000多种商品在世界上第一位,有2000多种商品在世界上位于第二位。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制造业结构有很大的问题。重工业、重化工和消费品制造业又一次出现失衡。现在我国重化工的比重已经占到71%,消费品工业比重占到29%。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问题,就在于重工业太重。近十几年产业升级,我国过于注重重化工的发展。现在,我国重化工的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2001年,我国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居世界第一,但基本都销售在我们国内。我国钢铁的生产产能达10个多亿,相当于全世界所有钢铁生产国家的总和。同时,在转型中,我国很多的消费品工业开始收缩。由此,导致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很大的问题。

我国在2014年化解过剩产能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光伏产业、大型装备等,我们很多产业目前虽然是先进的,但是也过剩。这种先进的产能如果不能输出,就在国内化解它的话,在化解其产能过剩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产能、产业消化中的双重压力。就是说,我们先进的制造业,先进的产能如果被压缩掉了,那么,我们自身制造业的竞争力就降低了。再一个,产能在我国国内是过剩的,但是,在全球可能是有需求的,而转移产能尚需一个过程,在这个转移过程中,技术创新绝不能停步或放慢。还要看到,我们很多产能靠贷款,靠政府投资形成,也有靠国有企业投资形成的。因此,在化解产能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巨大的金融风险。此外,我们一些带着过剩产能帽子的产业会受到重创,面临产业空心化。

第二,我国区域结构的调整,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本来我国GDP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带,现在东部产业要向中西部转移,在转移中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是非常大的。再如,形成长江中下游“黄金水道”,助推流域地区经济腾飞。这个就需要处理好诸如:流域的开发和海洋开发的关系,和区域开发的关系,和水资源的利用、保护,特别是永续利用的关系。

我国新的区域结构调整,就是习主席提出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简称“一带一路”)。这样一个新的全球视野下的大布局,与我们以前,立足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开发,沿海经济带的开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样一个国家战略的新的区域安排看,我们的边境,我们的沿边就成了开放的前沿。同时,我们要处理和东盟国家的关系,和东亚国家的关系,和欧洲沿海国家的关系,和波斯湾国家的关系,和南极、北极极地的关系。这里,我们很多国内规则要和国际上的海洋规则结合,利用国际上已经形成的海洋规则、海洋法,争取我国的海洋权益。这还不仅是我们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的概念,而是我们怎么能在公海上、在极地上和我们的近海结合起来,形成我们的大战略。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处理好我国与以上地区和国家的关系。“一带一路”战略设计最大的一个转型,就是从我国的内陆区域板块,通过“一路一带”的战略设计和实施,变成我国内地外向型的格局。

如果说,我国以前的调整局限于经济层面,诸如:技术怎么办,产业怎么办等,那么,我们今后最大的调整就是战略调整。这也是从一个大国迈向一个强国的应有之义。

(二)从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并且中高速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常态。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这是世界发展的规律,也是所有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德国在经济起飞阶段经历的过程。那么,我国现在呢?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我国可能要实现的是,从全面小康水平向高收入国家的穿越。世界组织公布的高收入水平是人均12745美元。按照这个数字,我国2020年可以达到人均12000美元,现在我国人均已经6000多美元了,北京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就是说,我国的经济体量在增加。一国在体量增加以后,它的增速下降,是一个客观规律。第二,我们一系列的主动调整,诸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包括化解产能过剩、产业转移、产业重组,以及区域调整,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由此,导致我国经济的下行。第三,社会成本的加大。我国现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从2009年到2013年,中央财政一共支出了22473亿,对于社会保障,年均增长是27.3%。现在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障、社会救助、医疗救助、大病保险,医疗保障制度,这个成本在加大,还包括教育支出,教育支出已经超过GDP的4%。第四,我国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国际上,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竞争性货币贬值,对我国的影响和压力,特别是对我国外贸出口形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再加上,将来美国和欧洲国家的这种结盟,将对我国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我国将走向更高水平的开放。

第一,我国将推进高标准的对外开放。我国现在已经启动了和美国、欧盟的双边贸易投资谈判。和美国的双边投资谈判,已经进行了10轮,现在这个步伐在加快。在中美战略对话中,中美双方提出来,尽早达成中美投资协定。其中一项,就是采取负面清单:一是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二是权利清单。那么,我国现在和欧洲也启动了投资谈判协定,已经谈判一轮了。如果我们和美国、欧盟这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的投资协定签订下来,我国政府不改革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讲话精神,上海自贸区这个试点,不能像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试点,可以试10年、8年,上海自贸区顶多试点1年,就要拿出办法来。实际上就是为了参与新一轮更高标准的全球化竞争,我们必须得有更高标准的开放。

除此之外,我国还要参加全球服务贸易协定的谈判,全球政府采购协定的谈判,全球信息技术协定的谈判等一系列的全球谈判。如果我国参与全球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投资规则,以及服务贸易、政府采购、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电子商务等等,就不可能不按国际规则办事。其实,这样一种对外开放,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在新一轮倒逼机制下,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所以这也需要我们做出重大调整,这其中很多就是政府怎么转变作风,怎么放弃一些权力,来适应全球化竞争,放开我们企业的手脚,让它们到国际市场游泳。

第二,我们将推进新一轮的改革,向改革要红利,从改革中寻求新突破。比如说政府放权。开始的时候,政府拉了很多放权单,一看,权力是放了很多,但是,真正涉及寻租的一些权力,肯不肯放弃?其实这是对政府的考验。就是要体现三中全会提出来的,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比如,我们金融改革的步伐就比较快。人民币国际化这个进程在加快。现在我国用人民币做贸易结算货币的已经占到了我国贸易总额的11.7%。我国和25个国家实行了货币互换,货币互换的总额已经超过了5万亿。我国还和有关国家实行了货币直兑,货币直兑的国家也达到了18个。我国在全球已经建立了几个大的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最大的是香港,香港2013年人民币交易额已经超过1万亿,新加坡已经建成,现在还在谈的有纽约,伦敦,东京等等。人民币在国际货币的交易货币中,目前已经上升到第九位。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要求我国的外汇管理,银行的管理体制,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2013年,我国还放开了银行的贷款利率,现在正在推进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如果人民币的存贷款利率都放开的话,那么,金融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就会更大。此外,我国允许民间资本办银行、办金融机构,这个准入的门槛已经降低了。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也在加快,比如说营改增的试点,过去就是几个市,几个地方,现在扩大到了几个领域和行业。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