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向彻底废除银行保密制度,又迈进了很大一步。
5月6日,在法国举行的欧洲财长会议上,包括瑞士及中国在内的世界47个国家签署了一项宣言,同意实施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银行信息自动交换”标准。该标准要求各国收集并交换银行账户信息。
这对动摇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将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瑞士被称为全球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之一,其招揽客户的重要“法宝”,即银行账户保密制度。长期以来,各国政府一直希望“撬开”本国纳税者在瑞士保密账户中的那些“秘密”,以打击贪污、逃税等等非法活动,现在,这一需求终于获得满足。
据悉,瑞士监管当局也正在拟定一项新的法案,有望在7月前使银行在共享账户信息的过程中,可不必经过账户持有人的许可。
瑞士银行业延续数百年的保密传统或将结束。
美欧印多国持续施压
瑞士放弃银行保密制度,并非是主动选择。
最沉重的压力来自美国。2009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加大了对本国公民海外账户逃税问题的追查。在奥巴马政府的推动下,美国于2010年通过了《海外账户税务合规法案》(FATCA)。FATCA要求国外金融机构于2015年前,向美国税务机构报告其美国客户(包括美国企业、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账户余额等基本信息。不执行这一法案的国外金融机构,其在美国的投资收益,将被附加30%的预扣税,效果几近于禁足美国资本市场。
与此同时,瑞士也面临着来自欧盟的压力。欧盟曾多次要求瑞士废除银行保密制度,以防止跨境资金逃税避税。欧盟各成员国公民是瑞士银行业的主要客户群体,为赢得这部分客户,瑞士银行业不得不妥协以适应欧盟法规。
印度也加入了给瑞士施压的队伍。印度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对瑞士财政部长伊芙琳威德默·施鲁姆普夫的致信被评“措辞强硬”。印度强烈反对汇丰银行瑞士分行拒绝公开部分印度人账户细节信息的行为,印度认为,涉税信息的有效交流“非常重要”。
不断爆出的逃税丑闻和金融犯罪问题也给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的金字招牌蒙上了一层阴影。2008年,瑞银前负责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的高管韦华利(Raoul Weil)被指控帮助约2万名美国人隐藏200亿美元收入以偷税漏税。为避免被美国税务机关起诉,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集团不得不接受7.8亿美元的罚款,并承认利用瑞士银行保密法,帮助其美国客户逃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