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直沽盐运司任意拦截商船,造成商船“狼顾不前,使京师百物涌贵”。可见直沽的商业集散地位对当时的大都来说是多么重要
主持人:能否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京津冀历史上繁荣的商业来往?
孙成尧:从12世纪中叶开始,北京便成为金王朝的首都。由于区位上的优势,天津开始成为首都粮食供应的储运枢纽和经济辅助城市,也是北京的门户和天然出海口,两地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据《元史》上的一则记载说,由于元朝直沽盐运司经常借向大都运盐之名,任意拦截商船,并向载运米粟的富商索要重贿,造成商船“狼顾不前,使京师百物涌贵”。可见直沽的商业集散地位对当时的大都来说是多么重要。
因为天津地处渤海湾地区的中心,加之商业发达,与北京的经济联系密切,所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虽然加开了许多商埠,但仅“于牛庄、天津、登州三口设立办理通商大臣,驻扎天津,专管三口事务。”天津开埠,标志着京津冀地区的传统商品市场开始与世界商品市场联结起来。各种外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通过天津口岸输往环渤海地区或更远的腹地。与此同时,中国北方特有的农副土特产品,如河北北部的畜产品、开平的煤、北京的地毯……也因天津出口贸易需求量大而不断得到开发。
古代北京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在采伐森林与石材、烧制石灰和木炭、开辟城市水源之外,更多地体现在政治、军事方面
主持人:历史上北京成为首都后,京津冀三者之间的商业往来作用是否减弱了?政治作用是否加强了?
孙冬虎:京津冀地区在辽、元、明、清时期没有两三个一级政区并存的现象,金代作为一级政区的中都路也与这个范围内的其余诸路大致均衡。首都或陪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在采伐森林与石材、烧制石灰和木炭、开辟城市水源之外,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方面。
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及其周边津冀作为“畿辅重地”虽近千年之久,但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唐宋时期就已转移到南方。当代迅猛发展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历史上就以产业经济为纽带形成了彼此分工、相互依存的密切关联,带动城市崛起的因素也大多出于经济方面。帝都时代北京以粮食为主的物资供应,一直依赖江南漕运而不能就近解决。周边区域与北京的经济关联比较薄弱,促进主要城镇发展的因素往往是作为府州县治所或军事要地的需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