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津冀地脉文脉商脉的相通相融   (3)

北京:京津冀地脉文脉商脉的相通相融 (3)

摘要:北京,古曾称幽州,“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这段话形象地刻画了京津冀山水相连之景象,也正是基于此地脉,自古以来三地形成了人文政商的交融关联。

北京作为元明清等朝代的首都,更是加强了与周边地区在数百年间始终保持着的行政关系上的“一体化”

主持人:在辽金元明清时期,北京成为首都,对天津和河北有何影响?

三者的地位和行政区划有何变化?

孙冬虎:金代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从今黑龙江阿城迁都燕京之后,拓展旧城并改称“中都”,历史上的北京由此成为北半个中国的首都,城市故址在今广安门一带。元代在中都旧城东北郊建设新城后,宏伟壮丽的元大都成为统一国家的首都,此后的明清北京、民国北京(北平)以迄现当代北京,城市范围虽有伸缩,但所在地点大体未变。从辽南京时代算起,历史上的北京基本连续地保持首都(或陪都)地位已达千年以上,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源远流长的京津冀关系。

帝都时代作为政治中心的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市范围仅限于城墙之内,至多扩展到城门附近的关厢地区。以行政区域划分与政府机构设置为显著标志的管理系统,并未导致国都与周边政区的分离。换言之,它们在数百年间始终保持着行政关系上的“一体化”。

如,金朝据有淮河以北地区,以中都城为治所的中都路,范围与辽代的南京道大体一致。再加上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大名府路,以及西京路东部、北京路南部诸州县,与当代京津冀三省市所辖区域相当。

又如,明代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首都所在的“点状”城市及其周边由顺天、永平、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八府构成的“片状”省级政区,都以“京师”相称。驻在京城的顺天府所辖地域与元代大都路相仿,北京因此亦称“京师顺天府”。

清代以原“京师八府”所属区域与长城以北新设的承德府、口北三厅组成直隶省,当代河北省的基本轮廓即直接承袭于此。顺治十八年(1661)直隶总督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康熙八年(1669)直隶巡抚、雍正二年(1724)直隶总督驻保定,此地始为直隶省会。

主持人:依您之见,那时北京虽然是首都,但与津冀还未分离,在行政区划上区分并不十分明显?

孙冬虎:综合清代之前国家政治中心与周边地区的政区设置及其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其间存在着以首都(或陪都)为治所、管辖若干州县的路、府(辽代的“道”只涉及海河以北地区,可以置而不论),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未上升为国家最高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矛盾。金代以中都城为治所的中都路虽是国家的第一级政区,但在今天的京津冀三省市范围内,同时却有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大名府路、北京路、西京路等与之相互制衡,不致形成首都地区一家独大的局面。元代的大都路是中书省所辖诸路之一,明代顺天府是“京师八府”之一,清代顺天府也是直隶省诸府之一(顺天府归直隶,但治权归中央,顺天府和直隶都只管到城门外),它们都是省级之下的第二级政区。这样,这个区域内的行政区划系统长期在“一体化”的格局中正常运转。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