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纯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2)

摘要: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讲话强调要把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筋固本的基础工程,提出要在我们全社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如何深刻解读习总书记的这次讲话?当代中国,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邓纯东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本次讲话的精神,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问题为大家做精彩报告。

在今年2月25号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专门学习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个主题的时候,总书记明确的提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它的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这个意义重大。这个意义表现在:

第一、是一个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关键;

第二、是一个社会良好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

第三、它说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重要内容。

所以它提出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兴旺发达。所以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一个国家能不能构建成功具有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国家能不能够长治久安、健康运转、兴旺发达,具有美好前途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讲这样的一个题目:“当代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性重大现实意义”。

既然从中外历史的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已经明确,一个国家能不能健康有序的运转、能不能长治久安、能不能兴旺发达,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于能不能在这个国家里面形成有效的、有吸引力、有凝聚力的核心价值观。那么在现在,在当代中国,在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这个历史条件下,我们这个国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迫切性、它的必要性怎么理解?它的重大意义如何认识?这是我们需要学习总书记讲话,构建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明确好的一个重要前提。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想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个方面,就是在当代中国,当代世界的一些新的情况,对当代中国人对我们全社会全体人民的思想观念,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渗透影响的态势,这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明确认识,必须搞清楚的国内外的环境条件。这个环境条件是什么呢?我们想主要有以下三个大的环境条件,这三个大的环境条件,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就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就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我们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前,也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个国内外条件。这些国内外条件,第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家清楚我们这个改革开放,我们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非常明确,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体制我们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就已经明确了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营机制。

那么经过十年的努力,在党的十六大之前,我们已经初步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2013年以前,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这大概20年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的改革任务的推进、全面的展开,大家看的很清楚了,我们全社会,我们经济发展的这个体制、机制和环境,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的背景。这个大的背景不仅不同于我们建国以前,我们过去是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那个背景和现在大不一样,我们建国以后,包括在1956年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以前,我们当时建国初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么一个时期,就是1956年以后我们完成了“一化三改造”,在中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它的主要特征大家都熟悉,过去所有制上是“一大二公”,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在农村虽然这个土地是农民群众集体所有,但是劳动的方式都是以人民公式为单位把农民组织起来,包括分配的方式,都是拿公分,挣公分。

所以当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我们的整个经济制度生产关系是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体制,虽然在我们当时建国初期也起过一些很重要的作用,对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有一些缺乏活力的问题,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后来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大家熟悉的,我们在所有制问题上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包括社会主义的国有制,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国有制里面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企、央企现在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还要发展混合所有制,还有股份制等等。

在这些所有制之外,还有私人所有制,还有外资所有制,所以中国的经济体制市场关系,我们不要说和旧中国不一样,就是和改革开放之前也已经大不一样。在这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情况下,作为经济活动的最活跃的单位是人和企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人和企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那企业也好、人也好,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都要努力争取自身效益的最大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个是所有企业搞经营活动,所有的人参与经营活动,它都很明确的一个行为的准则。

那么这个行为的准则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的必然结果、必然要求,因为你搞市场经济,你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尊重价值规律,要努力争取效益最大化,努力实现以较小的投入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这个是在搞市场经济,搞经济活动来讲,它是必然的内容和必然的要求。但是这样的必然的内容和要求引起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对全社会的思想观念就构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样一个客观的规律,这样一个经济活动的必然要求,无时无刻不在告诫人民,提醒人民要多赚钱,要尽可能的减少成本多争取更多的效益,所以对于全社会、对于全体人民,应该说形成了一个高度看中、努力追求个人利益的这样一个社会背景、经济环境,这是一个大的环境。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