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京津冀协同发展随想

四川:京津冀协同发展随想

摘要: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要求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相关工作开始提速。

在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中,京津冀一体化属于公论,但一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要求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相关工作开始提速。

协同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优选择,从来都是说起容易做起难。北京和天津的环渤海经济区龙头之争是公开的秘密,天津携滨海新区之利势头迅猛,两地足球队相遇常常擦出火花,人称“京津德比”。据央视报道,2800公里的京昆高速在河北涞水戛然而止,6年无法进京,有6条高速公路和8条国省干线在北京附近成为“断头路”,这显然不是资金和技术的问题。笔者去年底曾深入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学习考察,既惊叹北京市大手笔大气魄,只一个“一区十六园”(16个区县各有一家中关村分园)的扩区动作,就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红利全域化,也认为这对希望搭首都经济顺风车的北京周边地区可能并非福音。

京津冀由于实际上的地位、等级、发展水平不在一个级次上,导致以前各方对协同发展的认识和心态大相径庭。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表明,一个地区的崛起,必须是市场和政府两个力量同时作用的结果。我们既要遵循市场规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尤其是行政藩篱需要拆除、市场分割必须打破之时。区域内相关政府自行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很重要,也很难。历史经验表明,地位不平等的谈判签下的很可能就是“不平等条约”。即使优势方高风亮节,在某些问题上作出让步,也属于道义情感范畴,不是市场经济的办法,并非长久之计。所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更重要的是尽快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要求,由国家出面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环境保护标准,打通交通动脉,理顺三地产业链条,平衡各方利益关切。特别要构建争议解决机制,明确超脱于三地的协调机构和拍板领导。毕竟分灶吃饭,把各自的肚子填饱、日子过好都在情理之中,也是政治责任。

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首提建设“五大经济区”,但一直不见“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也没有制定过专门的区域发展政策,各经济区基本上处于自由生长状态。没有规划的引导和制约,区域发展一般会陷入空谈和无序。比如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这么多年都没有生长培育出区域中心城市,这倒也不妨碍大家都自称区域中心,似乎可以称之为“非典型性经济区”。广安等地则是出了名的小车跑成都、大车跑重庆。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是川南四市直线距离不过几十公里,专家早有建议应该规划建设中心机场,但从来没有哪个市愿意做出让步。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