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北京成为“全国看病中心”之反思(2)

【案例】北京成为“全国看病中心”之反思(2)

优化资源布局极为紧迫

有关人士建议,应在明确首都医疗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推进首都医疗资源向周边省市疏解,切实提升河北及周边省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同时,通过推进分级诊疗、医保跨省转移等措施,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标本兼治缓解北京就医难。

其一,科学定位加强统筹,疏解首都医疗功能。方来英建议,应从国家层面统筹布局医疗资源,比如将全国分成若干区域,分区域建一些国家级医疗中心,让全国卫生资源更加平衡,缓解首都就医压力。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郑志坚等人士提出,北京可以是医学中心,但未必要成为医疗中心,全国人民都到北京来看病,从医疗成本、城市压力等方面都不合理。他建议河北等地可以利用土地等优势,建设老年病治疗机构,可以分流北京大量的病人,也能带动当地的医疗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

其二,加强区域协作,加快提升河北医疗服务水平。杨新建说,目前北京市在医疗方面有疏解的需求和外溢空间,而河北省有区位优势和空间优势,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支持驻京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合作办医、设立分院、整体搬迁、远程会诊、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帮助河北省配置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从而为北京分流外地就医人群。

其三,推进分级诊疗,改善就医秩序。方来英等人士认为,通过完善医保政策加强病人流向管理,是改善北京就医秩序、缓解三级医院压力的有效举措。要制定完善的分级转诊制度,引导病人到社区医院首诊,社区医院解决不了的病再向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分流,逐步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量,使三级医院专心致力于疑难病例和科研攻关等。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医保政策规定家庭医生首诊后转诊到大医院,医保才给报销。类似的政策我国也可以借鉴,引导病人合理流向。

北京成“全国看病中心”折射出啥

北京日均70万外地患者看病,这样的数字让人倍感错愕。为什么患者纷纷涌向北京?因为技术手段先进和技术力量雄厚的权威性,相对的是地方技术手段的落后和技术力量的薄弱。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正是这种医疗资源结构的失衡,让北京成为“全国看病中心”。

自医改启动以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弱的步伐,未曾停歇过。遗憾的是,目前仍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大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京冀地区医疗资源布局严重不均衡,医疗秩序不够合理。原因在于:一方面,医疗资源质量地区差距较大,导致大量外地病人到北京就医;另一方面,由于医疗体系不够完善,医疗资源紧张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

对此,笔者为医疗资源结构失衡开出几道“药方”:一是加快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二是政府应适度控制大型医院扩张,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基层医院和基本医疗,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条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让更多病人放心地在基层医院看病。三是要改变卫生投入结构,重点向与北京毗邻的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倾斜。四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医疗体系,建立新型医疗体系,从体制上、从行业管理上重新整合新的医疗机制。

说到底,北京成为“全国看病中心”,不论是对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而言,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基于此,推进首都医疗资源向周边省市疏解,切实提升河北及周边省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已显得刻不容缓。

北京成“全国看病中心”并非美誉

北京成为全国看病中心,是好事还是坏事?是贬义词,还是美誉?

如果它是刚性需求,那肯定是好事。但事实上,它并不是。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在北京三级医院就诊的病人中,起码有30%~40%并非疑难杂症,不应到三级甲等医院来就诊,在基层医院就可以解决问题。比如,河北一些家庭孩子患感冒都跑到北京儿童医院来看,这实际是一种资源浪费。资源的白白浪费,无必要的浪费肯定是坏结果。

医生是最核心的医疗资源,就医者不惜成本代价进京,吸引力来自优质的医生资源。“全国看病中心”传递的信号是,在质量上,最好的医生北京有。在数量上,北京的好医生资源足够丰富。

当下的中国缺乏大量有资质的医生,根据医改专家蔡江南的研究结果,现在的医生总量,估计会有300万,其中估计有一半医生是本科教育以下水平。数量上来看,中国的人均医生数在世界排名也在120位之后。

在这种大家普遍吃不饱饿肚子的状况下,北京是储“粮”最丰富之地,想不成为中心都难。

更关键的是,这种医疗资源的高度集中是行政垄断人为造成的。有人认为,在改革30多年来的今天,除了完全由政府行政垄断的能源、通讯等行业外,医疗成为行政化垄断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多数发达国家,医院、医生、药品和检查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大多数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可以自由执业,而非医院的雇员;住院治疗以外使用的药品由独立于医院的药房控制;大型检查设备由独立的检验中心控制。这种放开的政策,让医生资源成为社会资源,分配均等化和公平化,而不是被牢牢禁锢在寥寥可数的几家公立大医院,自然不会造成这种看病集中到变态的地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