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化解官员形象危机 为政府公信力加分(2)

【案例】化解官员形象危机 为政府公信力加分(2)

 官员形象“破多立少”,重塑需“内外兼修”

报告认为,当前官员形象整体上呈现“破多立少”的格局,官员的负面评价较多,而正面形象塑造较少。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指出,官员形象“立少”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十八大之后,各级官员开始不约而同地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努力塑造其公众形象。然而,群众对这些做法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和质疑。“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塑造官员形象的做法还是太少,另一方面没有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

官员为什么会有形象危机?唐钧认为除了官员自身素质之外,内部制度设计和外部群众预期的偏差也是重要原因。随着民主法制的进步和信息的扁平化,公众对官员形象的内外多元评价的格局已出现。

“我们对官员的定位曾经是要带领大家致富;现在到了转型期,每个部门和官员的形象应该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考。官员形象的分类管理、分级管理,根据群众需求动态调整等精细化、人性化的官员形象管理创新有待研究和尝试。”唐钧说。

报告认为,塑造官员新形象,一是要从内部健全反腐体制机制,提升官员素质;二是要了解群众需求,将亲民惠民行为常态化、制度化,树立能干、惠民、不贪、不渎的新形象。

官员形象危机也是“三观”问题

蓝皮书描绘的“风险地图”,是在对去年公开报道的2074个典型案例量化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不难得出类似感受。官员贪污腐败、失职渎职、性丑闻、履历造假、火箭提拔及作风粗暴、暴力执法等事例层出不穷,舆论时有曝光。这不仅拉低了官员形象,也在损害着政府公信力,动摇着执政根基。

官员形象危机呈“多元高发”态势,总的来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官员自身而言,则是由灵魂沉沦而形象破灭的嬗变过程。官员精神层次停留在什么境界,总是会从行为上表现出来。那些“满嘴马列、满腹盗娼”的官员,就算演技再高,难免有一天会露出马脚。如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免职的前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又如平时衣着简朴、家中却存放上亿元现金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莫不如此。

提升官员总体形象,需加大反腐力度,铲除害群之马。十八大以来,中央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不少贪腐高官应声落马。事实证明,反腐之风刮得越猛烈,腐败官员越无立足之地,民众对政府也就越有信心。提升官员形象,更要从制度构建入手,对官员行为形成硬约束。制度或监督缺失,就会给官员留下违法违纪空间,法纪严明,才能让官员有所遵循,从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无论是反腐震慑还是制度约束,最终都要触及官员灵魂深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官员形象,扭转官场风气。否则哪怕反腐之风刮得再猛烈,制度监督再严厉,也难免有利欲熏心或心怀侥幸的官员顶风作案。衣俊卿是马列主义理论家,在现实中却成了情色俘虏,魏鹏远何尝不知受贿的后果,却遏制不住强烈的贪欲。诸多案例表明,除了严格的外在约束,还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才能使官员自觉地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

官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其行为模式。那些跌入贪、渎、色、假、枉等高危地带的官员,多数是“三观”尽毁的精神失足者。因此,除了由外而内加强制度监督,还应由内而外实施精神疗法,强化官员的精神信念,改造被权力扭曲的“三观”。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形,官员须先正“三观”,才能重塑形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