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读书与践行

天津:读书与践行

摘要:读书,这既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个很现实的话题,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什么要读书呢?我认为读书有“四宜”:一宜修己,二宜齐家,三宜治业,四宜天下。

■ 本期主讲嘉宾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

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阎崇年  教授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读书与践行》,主要讲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读书与践行的关系,特别讲践行的重要性。为了强调既读书又践行,送诸位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宁肯践行一尺,决不空说一丈。下面分三个题目,同各位进行交流。

■ 珠玑妙语

★要进德修业、完善人性,应当从读书、学习做起。

★一个现代的家庭,应当是一个书香家庭。自己的读书修养,直接影响着家庭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素养,并直接影响着下一代、下二代,甚至于下三代。

★士农工商,各行各业,要想把事业做好、做出色,一靠修德,二靠智慧,这都需要读书、学习。

★官员治国,重在读书,学习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增加智慧,自身醇正,有益治国。

★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存储知识,而是一为知识,二为智慧,三为顿悟,四为圆通。

★成绩愈大愈谦,地位愈高愈谦,进步愈快愈谦,荣誉愈多愈谦。

★我们读书,切勿空谈,学以致用,认真读书,切实践行。

读 书 四 宜

读书,这既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个很现实的话题,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什么要读书呢?我认为读书有“四宜”:一宜修己,二宜齐家,三宜治业,四宜天下。下面分开来说。

一宜修己。

读书为什么要同修心相结合呢?原因之一是人性存在弱点。儒家对人性存在“性善”与“性恶”两种观点:前者,《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所以《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儒家认为即使“性善”,也需要学习,因为人的善德,被蒙上尘埃,所以《大学》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后者,《荀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其善伪也。”人为什么“性恶”呢?荀子认为人生而有“五好”:“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这“五好”都是人性邪恶的根源。要使人性由性恶向性善转化,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读书学习。所以,儒家的无论是“性善”或“性恶”说,都主张通过读书、学习来修身修心,达到人性完善。

要进德修业、完善人性,应当从读书、学习做起。康熙帝说:“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读书之法,以经为主。苟经术深邃,然后观史。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问贵贱老少。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所以,读书对于个人有着向善抑恶、克己修心的作用。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