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问题”是我们党员干部最致命的作风问题,也是群众意见最集中的焦点中心,“四风”就像一颗毒草,深深扎根在特有的“官本位”土壤中,整顿的风声越是紧,“四风”的根就会扎得越深、抓得越牢,拿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精神来同我们作对;反对的力度越是大,“四风”的顽疾就越会藏入膏肓之中,针灸难达,药力难及,逼着我们不得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刮骨疗伤”的决心来。
“四风问题”的根源是“官僚主义”,正是有上对下的“官僚”才滋生了下对上的“形式”,正是有了“官架子”才演变出“享乐”和“奢靡”。“官僚主义”的出现有其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既因为中国民众“官本位”思想的顽固,也因为中国社会契约精神的缺失,更因为当前民主环境和法治程度的不足,这是社会问题,也是民族心理问题,需要我们拿出干系统工程的决心和胆识来解决,更需要我们有持久的耐力和恒心。我们需要更多的以人为本的顶层设计来完善制度,不能仅限于基层的敲锣打鼓小打小闹。否则“治标不治本”的活动会将所有工作重新推回到“形式主义”的老路上,用“新官僚主义”来反对“官僚主义”,用“新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长此以往,再猛的药恐怕也会“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再好的政策会失信于民,到时就算有“饮鸩止渴”的莫大勇气,也只怕徒留“螳臂当车”的尴尬和“回天乏术”的无奈。
“四风”虽恶,但我们要避之有方。我们反对“四风”不能奢望“毕其功于一役”,不能希望一次活动能管十年、二十年、地久天长,甚至是“一劳永逸”,是思想麻痹,不注重修身养性,日积月累形成的,对“治疗”稍有放松,“病情”立马反弹。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攻克顽疾也要明白“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所以反对“四风问题”也要讲究细水长流、静水流深。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扫除“四风”之垢的三把利剑,可谓是三管齐下、针针见血。但治病需要有“疗程”,没有什么药能一剂见效。不过话说回来,作风建设的“疗程”也不是朝夕之间,更是一场同“恶风”作斗争的“持久战”。所以与其把反“四风”当作“药品”,不如把它当作“营养品”、当作生命之必须,不能等有问题了才服用,而要时时吃、常常吃,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把作风建设由“完成时”转化为“进行时”,长鸣警钟于耳,常悬利剑于心,才能把反对“四风”的革命进行到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