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免费诊所”虽关,但值得称赞!(3)

【案例】“免费诊所”虽关,但值得称赞!(3)

“免费诊所”不妨回归平价

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当下,几位退休老大夫发挥余热,创办“免费诊所”,为民众义务诊疗看病,还为困难群众提供午饭。毫无疑问,这种理想主义的公益性慈善举动非常让人尊敬和感动,而且此举既能降低低收入群众的看病费用,又能缓解医院的“看病难”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在高房租的当下,“免费诊所”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坐诊老大夫年纪太大,身体健康不太好,而前来看病的患者数量又太多。这两大因素就决定了“免费诊所”不可能是长久之计,选择关门早在很多人意料之内,只是没有想到“免费诊所”只坚持了7个月。

对于广大民众而言,虽然渴望有免费医疗,可以免费看病,但是更在乎的是看病费收费标准知否合理。只要收费合理,收费不太高,能看得起病,患者及其家属就很能接受,也会认定这是公益性项目,不会因为收费就否定了其公益性的本质属性。事实上“免费诊所”作为一项公益性活动,长期持久的开展下去,让更多的患者可以不必去人流量大、费用高的医院看病,惠及更多的人,比在短期之内让少数人享受免费治疗更务实,更有意义。

因此,几位退休老医生创办“免费诊所”要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让更多的贫困家庭患者享受实惠,应当完全运营机制。一方面,争取向主管部门和社会组织寻求帮助,争取资金援助,维持“免费诊所”的经营开支,特别是卫生主管部门对于这样的公益性项目,支持力度不妨再大一点,如果可以尽可能帮助解决“免费诊所”的场地问题。另一方面,治本之策是,“免费诊所”在没有足够资金支撑的前提下,不应该继续走免费为患者看病这条路,而应当回归平价道路,既让普通民众远离价格昂贵的医疗费,又让收取的看病费能够维持“免费诊所”正常运营开销,从而保障“免费诊所”能够持久经营下去。

“免费诊所”关门无损其存在价值

外界对它为什么突然关门歇业进行了种种猜测,其实真正的原因远没有一些人想的那么复杂。按照诊所创办人吴国平和“免费诊所”的上级主管部门的说法,诊所关门的主要原因就两个:一是义诊的老专家们身体受不了,甚至有专家因为过度劳累而先后病倒住院,导致诊所无法维持正常运转;二是诊所租用的场地房租连年看涨,超过了“免费诊所”所能承受的能力。

也就是说,“免费诊所”关门既不是政府和社会对其有什么阻碍,也不是因为得不到患者的认可与支持。而且按照吴国平本人的说法,等他的身体好了,他会选择一个不要场地房租的福利机构,比如养老院等,继续把“免费诊所”办下去,所以“免费诊所”只是暂时关门而已。

退一步说,即便“免费诊所”关门了,也丝毫无损它曾经存在过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免费诊所”虽小,但它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却可以称得上是对医疗改革的一种民间尝试,有益探索。比如实现了医药分开,促进了分级治疗,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而这恰恰是当前国家在医疗体制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它在经营过程中所遭遇的教训,所积累的经验,完全可以成为国家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借鉴。

另一方面,“免费诊所”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社会责任,公益精神,在其半年多的生命周期里,已经把这种社会责任和公益精神传递给了无数人。

作为一种尝试和探索,它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但即便是失败了,也无损它曾经存在的价值,也是在为成功积累经验。所以我们理应对“免费诊所”多点宽容与理解,而不是冷眼旁观,冷嘲热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