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建构(3)

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建构(3)

五、富强与文明

富强与文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是国家和人民不懈追求和探索的社会理想和核心价值。毛泽东把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的文明进步作为他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和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他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是不富不强,希望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几个五年计划以后,变为一个又富又强的国家。”(14)毛泽东以他对平等的孜孜情怀,在建国之初,就已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且凡涉及有关“富裕”的论述从来都是指“共同富裕”,并积极地探索其具体的实现道路与模式。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也是毛泽东孜孜追求的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毛泽东对国家强大的价值追求主要是通过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实现的。他希望“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程度的伟大国家”(15)。毛泽东还高度重视建设一个文明的国家、提高人民的文明素质,因为文明本身与国家强大、人民富裕是不可分割的。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社会追求人民富裕、国家强大、社会文明,却因路径选择的失误而没能实现。由于对“两极分化”的过分担忧,毛泽东没能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后,在怎样实现强国富民和社会文明的探索中找到正确的途径和办法,反而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乃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譬如,毛泽东关于共同富裕的价值理想以强调“破除资产阶级法权”为理论基础,以主张“先均后富,均中求富”为基本特征,以公平优先于效率为基本准则,热衷于平均分配,追求结果公平,号召穷则革命,以生产关系的不断升级来努力寻求现实中的平等发展与同等富裕,把经济富裕与革命精神、道德建设对立起来,甚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干扰和破坏了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最终不仅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反而导致了共同贫穷或普遍贫穷,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也不可能建设一个强大而文明的国家。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为了延续、重构和实现富强与文明的社会理想和核心价值。第一,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从强国之基上来实现富强与文明的核心价值。中国在幅员和外交上是一个大国,但在经济和军事上不是一个强国,特别是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国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还是一个经济上的弱国,具体表现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生活贫困。所以,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伊始就被确定为最高目标和核心价值,围绕这一最高目标和核心价值,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宏伟蓝图。经过30多年的努力,这一最高目标和核心价值正在逐步实现,中国虽然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已经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第二,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从根本出发点上来实现富强与文明的核心价值。与改革开放前不同,邓小平设计了一条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即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强调机会均等,倡导致富光荣,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正如上文已经指出的,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在先富与后富的关系中,已经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即在经济十分落后、用以实现公平的物质资料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既是以人民群众长远和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而做出的正确抉择,也是吸取改革开放前在物质资料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一味追求共同富裕反而导致共同贫穷的深刻教训而得出的正确结论。当前,应该说更加注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第三,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是从社会发展方向上来实现富强与文明的核心价值。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并且指出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16)。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了全面部署。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作出明确部署,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以独立部分专门论述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7)。可见,建设生态文明已经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至此,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构成了完整的中国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并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之一。

六、发展与和谐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主题,同时也是贯穿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整个过程的核心价值(18)。建国以后,毛泽东希望“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19)。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20)等著名论断。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历史时期,江泽民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要有新思路”(21)等重要论断。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提出和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和价值提升提供了指导方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2)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系,他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23)。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于发展的科学认识不断提高,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的科学认识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阶段,实现了发展问题上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是全球生产总值的1/10(24)。我们依靠自己力量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第二,科学发展实现了从“人为了发展”向“发展为了人”的转变,或者说,实现了由“物本发展”向“人本发展”的转变。发展可以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就发展与人的关系而言,可以是“人为了发展”,从而实现“物本发展”,也可以是“发展为了人”,从而实现“人本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发展伦理和发展价值观问题。科学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5)。近年来对民生的关注、关切和关怀,就是发展为了人、人本发展的生动实践。第三,科学发展实现了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客观地说,发展本身具有两面性,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破坏生态环境;既可以使社会秩序稳定有序,也可以导致社会失序;既可以促进公平正义,也可以导致贫富分化;既可以使人和谐相处,也可以使人相互争斗;既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感,也可以降低人的幸福感,如此等等。科学发展正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公平正义、使人和谐相处、提升人的幸福感的发展,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26)。第四,科学发展观不仅实现了发展观的重大提升,即实现了发展观从单一的工具理性向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和融合的升华,而且实现了科学发展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最新核心价值的根本确立,即实现了发展价值从手段价值向目的价值的转变或回归。也就是说,科学发展的价值旨归,就是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的发展价值问题,着力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从而为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