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帮倒忙”?
患者态度不一,院方称初衷是转移患者焦躁心情
医院门诊大厅该不该摆放钢琴弹奏?1日,询问多名患者和家属后发现,持赞成、观望以及“无所谓”意见的患者人数居大多数,也有一些患者提出了异议。
“到医院一般都心急火燎的,再听那钢琴乒乒乓乓的声音,心里更添乱。”患者家属苗女士说,医院里环境本身就比较嘈杂,有时候家属陪同看病“交流基本靠吼”,“再加个钢琴更闹腾了。”
不过,经常带1岁孩子跑医院的患者刘先生觉得,医院大厅放台钢琴可能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觉得“不那么像在医院里”。
对此,朝阳医院团委书记张锦表示,医院安排钢琴演奏的初衷就是让患者“静”下来,转移患者的焦躁心情。“如果有音乐声陪伴,患者心态平和了,门诊大厅反倒会变得安静。”
是否“占地儿”?
院方称初步选定放钢琴位置,不会影响患者通行
朝阳医院目前是北京日门诊量最大的医院,平均每天有1万人次的门诊量。因此,患者朱女士认为,大医院的门诊大厅应该保留宽敞的空间给患者,不应该被大型设施随意占据。
医院的门诊大厅是近年新建的,比较宽敞。此外医院通过预约挂号分时就诊,能够分流不少患者,门诊大厅已经不再拥挤了。
朝阳医院表示,钢琴摆放的具体位置初步选定在新门诊大厅西侧靠里的地方,这个地方距离窗口比较远,不会影响患者的通行。
是否“瞎花钱”?
院方称,像商场一样整体区域放音乐会干扰就医
有患者提出,医院买钢琴属于“瞎花钱”,有悖节约理念。“要是就为了给患者舒缓心情,像商场那样放点音乐不好吗?
朝阳医院院方人士对此称,医院曾经对这个问题作过研究,认为门诊大厅演奏钢琴是比较适合的,但如果医院像商场一样整体都放着音乐,可能会不妥。“像医院一些就诊区域如果有音乐声,可能会对医生看病、患者就医造成干扰。”
钢琴进医院是一种瞎折腾
从全国范围来看,钢琴进医院已有实践,而这种做法的初衷都说是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希望能够使患者得到心灵的抚慰,这样善意的出发点值得肯定,可问题是改善就医环境,非要通过购买昂贵的钢琴来实现吗?演奏钢琴曲到底对患者就医体验的提升有多大作用,恐怕未必会如想象中的那样。
众所周知,对病人来说,医院就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场所,病人来到这里是看病的,而不是来品味音乐和享受生活的,试问面对自己亲人的伤痛,有多少人还有心去听钢琴曲?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理和安全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连基本的健康都不能保障,在这种前提下,别说是去品味音乐了,此时的钢琴曲恐怕更是一种噪音,会让病人和亲属更加烦躁,这些情况都并非是不可能的。
当下的医患冲突确实很严重,也需要医院付出努力,通过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来缓解医患冲突,但必须要明白,患者需要的首先是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把自己的痛苦给减轻了,而非那些很虚幻的东西,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毫无帮助。说白了,要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完全可以在硬件上下点功夫,比如使用自动取号机,别让患者再因为取个号就排几个小时队,再看看那些拥挤的诊疗室以及在走廊里打点滴的患者,都需要医院去改变。假如医院能够在基础设施的完善上多投入点资金,那才能让患者切实地感受到就医体验的提升,而让钢琴进医院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并不是医院首先应该提供的,更何况这种做法也未必能够取得预想的效果。
当下的医疗体验最大的恐怕就是“看病难,看病贵”了,而医院不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来提高硬件设施和诊疗水平,反倒是投入在像钢琴这种不必要的设施上,何必呢?医院到底有多少闲钱可以这样用?若是这样花钱,那公立医院还有什么资格喊资金紧张?
基于此,我们很有必要追问让钢琴进医院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这会不会间接地给医院带来创收压力,进而将成本转移到患者身上,都需要给公众一个交代。退一步讲,即便是用公共财政来买单,恐怕也不能全凭医院说了算。
对患者来讲,到医院就是把病看好,别让看病那么难,那么贵,在就医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够享受到便利,而非热衷于一些表面上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医患矛盾需要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也需要提升,但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否则就会让人指责是形象工程,是在瞎折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