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钢琴进医院”,善意的关怀(3)

【案例】“钢琴进医院”,善意的关怀(3)

不可轻率否认“钢琴进医院”之善

钢琴进医院,自然是有赞有弹。作为一种新鲜事物,也难免为人所不适应和不理解,甚至有某些适得其反的担忧。很多反对者认为,在时下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服务的公众满意度不高的情况下,医院首先应当做好的是提升服务水平,简化医疗流程,肃正医疗医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重塑形象以赢得公众的好评和好感。否则,钢琴进医院无异于“大病用偏方”,在改善医疗环境和公众认同上,并没有多少裨益。

这样的逻辑根据和判断基础,显然犯了划地为牢的错误,并因为固化的偏见,让一切改善关系和重塑形象的努力无以获得认同,也无以激活自我改革的动力。退一步讲,即便这样的做法无以达到预期中的效果,但其出发点却值得肯定,因为任何手段都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如何兴利除弊以做到极致。更何况,钢琴进医院有其无以替代的优越性,若不具备基本的常识,所作出的判断就有失偏颇。事实上,钢琴进医院的做法在上海、天津、浙江一些医院已有所尝试,在台湾等地区已取得了成熟的经验。而在美国,医院的每个手术室都安装了音响设备。曲目都由主刀医生自选,从经典小提琴到金属摇滚都有,医生在做手术准备时,甚至可以随着摇滚配乐,作出一些夸张性的动作。

事实证明,音乐确实可以起到缓解焦虑紧张情绪的作用,尤其是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可直接作用于大脑和脑干的网状结构,产生镇静、安定、兴奋和调节情绪的功能。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之中,就难免会产生烦躁、焦虑甚至狂暴的倾向,继而演变成行为的暴力。在就医效率无法实现根本提高,就医流程也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通过音乐的作用以实现情绪的调剂,并最终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而温情的就诊环境,钢琴进医院无疑释放出极大的善意,并为缓和紧张氛围,预防情绪过激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事实胜于雄辩,在一项调查中,随机采访10位在医院就诊的病人,其中有6位表示愿意接受在手术中播放音乐。故而,若要正确看待钢琴进医院的现象,就应当具有一定的科学常识,并从看病的环境和氛围上去考虑。如此才能避免因为取向偏见和逻辑倒置,而对之进行轻易的否认,使这一举措的合理性、科学性被漠视,使其行为善意被曲解,最后造成尝试者投鼠忌器和无所适从,并最终走向了预期的反面,使医患关系丧失了得到改善的机会。

怕就怕用倒置的逻辑否定钢琴进医院之善,这也是时下社会理性和宽容不足,使诸多改革和创新尝试胎死腹中,并最终成为扼杀变革激情的元凶。医患关系的改善,医疗环境的优化,医疗服务的提升,离不开宽容、理解和包容的环境,这才是比“钢琴进医院”更重要的基础平台。

比钢琴进医院更重要的是什么?

钢琴进医院,首先是一件好事。正如医院管理者表态的那样,希望能给予患者一些心灵抚慰,改善就医的体验。通过营造温馨、幽静的氛围,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当医院开始逐渐意识到让就医者心情“好”的重要性,这已经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了。

但在新闻中,针对这种做法,有患者依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到医院一般都心急火燎的,再听那钢琴乒乒乓乓的声音,心里更添乱。”患者家属苗女士说,医院里环境本身就比较嘈杂,有时候家属陪同看病“交流基本靠吼”,“再加个钢琴就更闹腾了”。从这些不同的声音,到更多的就医体验,可以得到的一个判断是,让就医者心情“好”单靠钢琴还不够。

为什么患者容易产生激动情绪、辱骂医护人员,甚至发生肢体冲突等问题?英国一家专业机构对此研究发现,导致患者情绪激动的主要原因是,不理解临床语言和操作流程,甚至对为什么有人比他们后来却先看上医生而产生不满。说得更直白一点,决定就医者情绪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医疗服务质量,比如一套科学、高效、人性化的就医流程和标准。

换句话来说,如果在最重要的医疗服务流程及服务态度上没有得到改变,到医院看病如打仗,挂号如春运,拥挤痛苦不堪。就医者依然要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如果大检查、过度医疗普遍泛滥,因为这种滥用而造成的就医成本依然居高不下,恐怕再美妙的钢琴声,也很难让就医者心“静”下来。

医疗服务的主体是医生,在就医者满不满意的要素里,医生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要让就医者有好心情,也应该要让医生有好心情。但在当下的医疗环境里,大医院的医生普遍处于一种工作负荷过重、压力过大的状态。很多不人性的管理让医生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就医者沟通。当医生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分钟给每一位就医者,制度程序上没有留给足够的沟通时间,已经在事实上造成了医患沟通质量的低效率。

作为医生,我曾经多次走进不同的医院陪同他人就医。我的一个亲身感受是,清洁、明亮、安静的就医环境固然很重要,但患者更在意的是医生的服务质量,医生是不是专业的?医生给的意见是否专业?一切是否足够的透明可以信任?他(她)是千方百计在给我省钱,还是想尽方法让我花更多的钱?其次才是他们的服务态度怎样?

要想让就医者心情“好”,除了弹钢琴,医院管理者还应该想更多的办法,帮助患者就是帮助自己,这一切是不矛盾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