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宣扬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如煤炭,这样才能成为“英雄豪杰”。它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人尤其是部分官员的处世之道,被封建政治家奉为圭臬,是其争权夺利的锦囊妙计。封建政治家未必懂政治学,但不能不通“厚黑学”。
近年来,“厚黑学”尤其受到追捧,相关书籍的销量甚至一度排在各大图书网站的榜首。很多从政之人把“脸厚心黑”奉为“官场秘笈”。作为厚黑学的发起人,李宗吾自称“厚黑教主”,许多人会认为其本人一定深谙厚黑之道,擅长玩弄人心。然而,在与李宗吾有过一段因缘的南怀瑾先生的印象里,李宗吾本人一点也不厚黑,可以说还很厚道。
与厚黑学给大众留下的印象有所不同的,是李宗吾曾说过的一段话:“用厚黑以图谋一己之私利,是极卑劣之行为;用厚黑以图谋众人公利,是至高无上之道德”。这样来看,似乎一些人对“厚黑”会错了意,或者可以片面却切中要害的概括为:抱着功利思想去读书,自然领悟到的也是功利化的东西。如果沉溺于厚黑学,其心不正,其行事作风自必不正。 虽然我们倡导领导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但有些时候,读什么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灵魂的高尚与否,也并非能够用书中之道指引处事方向。从书中所感所悟,更重要的往往是读书之人怀着怎样的心境和目的去读书。
《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篇郭振海先生的文章,他说,在少数为官者的办公室,书橱内确实放了不少书,却是精装版的《官经》、《厚黑学》、《中国历代君臣权谋大观》、《古代帝王驭人术》、《官场文化与潜规则》等等,甚至如《阴阳风水学》、《八字与官运》也堂而皇之摆在那里。“厚黑”等所谓官场风气似乎在一点点侵蚀着这些“读书人”的心灵。现在看来,某些领导干部能力不强、作风不好,并不是因为在阅读方面缺乏。个别在作风等方面有问题的人还能够著书立作,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又没能够说以致用。所以说,有些时候反倒是因为书读得太多了,使得部分官员光捧着书本研究带有私心的为官哲学,不懂得真正的培养为民之心,只盯着数据却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疾苦。
萧伯纳曾有过一个有意思的表述: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盖因为他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忽略了自我。这也就是叔本华之所谓“脑子里给别人跑马”。鲁迅先生当年感叹道:“中国之所以走老路,原因盖在于包围。不论猛人如何起仆兴亡,包围者总是这一伙”。所以说,领导干部要想冲出浮夸、吹捧、糖衣炮弹等种种“包围”,自然不能够按图索骥、刻舟求剑,更不可只会读厚黑之书,又光凭着对书本的浅显理解去弄权术玩阴谋。在读书方面,比较好的是思索者。因为能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但还不免有空想之嫌。所以更好的是观察者,他并不拘泥于字里行间,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读这万千世界。
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虽并不能用条条框框来限制数量和时间,也不能一刀切的列出一些“必读书目”,但作为领导干部,因事关群众,在做好工作之余,务必涤清一下自己的头脑,怀着改善和求索的目的去阅读。当然,观念重要,而选择读什么书依然很重要,比如哲学的思维导向、观念形成,以及国学传统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都是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尤须多读一些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而不是手捧着“厚黑学”来装点门面,成为了八面玲珑的官场“老油条”。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委组织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