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自觉

养成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自觉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添文化的内涵、实现文化的观照,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现在,一些地方举办的经典诵读、道德论坛、文化讲堂,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民间民俗活动,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好形式、好载体,近年来开展的“我们的节日”活动已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一个品牌,这些都值得总结经验继续抓好。

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民族复兴精神之“钙”,是全面深化改革力量之源。因此,培育价值认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共同追求,成为时下一个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文化自觉与自信。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习近平总书记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从国家的价值目标上,以和为贵的“和合”精神是我国农业文明的重要价值,孔子主张“和为贵”,孟子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子认为“和”是万事万物生存的基础;利民、富民、民为贵的民本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处处可见。

从社会的价值取向上,“仁”的道德规范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认为“仁者,爱人”,主张“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行“中庸”价值,孔子称其为至德,强调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言行都应该适度,无过无不及;常以“均”来表达平等的思想,《诗经》中有“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老子》中说:“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孔子憧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从公民的价值准则上,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内涵的“德行”文化,讲求爱国、崇礼、厚德,倡导“仁爱孝悌”的道德准则,“身、家、国、天下”一体的人伦设计,并作为处世、立世、行世的基本准则和信条。以上这些价值观念无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影响广泛,侵润深深,历久弥新,有如源头活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提供着巨大的动力和源泉支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添文化的内涵、实现文化的观照,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现在,一些地方举办的经典诵读、道德论坛、文化讲堂,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民间民俗活动,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好形式、好载体,近年来开展的“我们的节日”活动已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一个品牌,这些都值得总结经验继续抓好。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就必须在广泛认知、高度认同、自觉践行中,凝魂聚气、凝心聚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精神支柱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不是单纯不知而知的认识过程,而是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认知与民族心理上的认同过程。

因此,要做好引领、引导、引路工作,融入事业、生活、法规,充分发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落实,根本在实践。每个人都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肩膀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责任重担,坚持从点点滴滴问题抓起,从平平淡淡小事做起,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每个人择善而从、从善如流,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自觉。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