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判断是说这条道路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的滋养。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中华文明的影响。关于中国的春运。春运是从春节文化来的。前几年,外国人根本无法理解春运。春节是中华民族传承时间最长、节庆气氛最浓、影响范围最广的盛大节日。一到春节,不管海内海外的中国人都想法设法回到自己家乡,与亲人团聚,这就出现了交通运输的问题。由于春节运输,促使了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这些年改变很大,这就是马克思讲的消费决定生产。传统文化形成了我们春节文化,春节文化形成了我们春运,春运决定了我们基础设施的发展。从侧面看出,中华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对我们国家、民主,对这条道路乃至每个人都产生影响。
为什么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底蕴呢?我认为针对性有两个。
一是针对国外一些人,他们看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希望我们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总书记讲这条道路的厚重的历史底蕴,是告诉西方这些人不要指望我们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是针对党员干部的状况,现在党员干部的特点是年轻化和高学历化,这是优势,但是不能把优势绝对化。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角度看,领导干部还需要充实、更新各方面的知识。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领导干部要充实两方面的知识:一是历史知识,这是必修课,党史、国史是最好的教材;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是基本功。
四、民族复兴中国梦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总书记多次说过,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习总书记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都谈过“中国梦”是民族的梦、国家的梦,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梦。同时也可以从多种高度来谈,比如航天梦,美丽首都梦,强军梦等。但是总书记讲到,无论从三个层面还是多种角度来谈“中国梦”,最后要把对“中国梦”的理解聚焦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三句话上来。
我们正确把握民族复兴中国梦,要防止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忽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法。有些学者认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法太通俗,没有什么学理性,还有些人调侃中国梦。我认为中国梦提法很好。有人说“梦”这个词在我们中国辞典中是贬义词。我说这不对,梦是一个中性词。我们党的领导人有这么一个传统,很喜欢用一些朴实的接地气的语言来表达一个很深刻的道理。毛主席就很善于用通俗化、中国化的语言,他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你看多通俗。邓小平曾经讲过一句话,叫做“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学术界、理论界对邓小平这句话评价很高,因为它揭示了一个很朴实的道理,就是生产力标准。当然,忽视的倾向现在已经得到很大纠正。第二种倾向是泛化。把不属于中国梦的内容都往里面装,这也不好。甚至有的人把中国梦当作一个体系。中央文件把包括中国梦在内的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后的一系列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加以研究宣传。尽管总书记从各种角度来讲中国梦,最后我们要聚焦到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上,就是这12个字“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就中国梦而言,一定要把握它的重要意义。民族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精神追求的最大公约数。
(二)民族复兴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
我们党在93年前一成立就肩负着两大使命:第一,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我们可以用“救亡”加以概括。第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们可以用“复兴”加以概括。可以看出,中国梦贯穿于中国共产党走中国道路的整个过程。我们救亡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但复兴的使命远未完成。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法一下子与我们党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了,体现了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持续前进的历史,所以民族复兴中国梦贯穿于中国共产党走中国道路的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我们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才能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总书记这个论断,实际上跟邓小平关于定型化的战略思想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前面讲到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制度和制度体系定型的战略思想。如何看待制度、制度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关系?如果仅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解为总的道路,可能觉得这两个差得很远,一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解成为总道路和具体道路的统一,就好理解道路与制度的关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道路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形成过程,就是各个领域制度和制度体系定型化过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之下,我们已经找到或者形成九条具体道路:一是自主创新道路,这是指科技领域;二是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指工业领域;三是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指农业领域;四是城镇化道路,是指城乡领域;五是政治发展道路,指政治领域;六是反腐倡廉道路,是指纪检监察领域;七是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外战略领域;八是工会发展道路;九是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领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化为这九条道路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具体道路跟制度和制度体系联系得非常密切。所谓具体道路就是指这些领域的制度和制度体系的统一,比如文化发展道路,就是指文化领域的制度和体制。根据邓小平1992年提出的思路,用30年的时间,到2022年实现制度和制度体系定型,实现中国特色制度模式定型。只有制度、制度体系定型,我们这条道路才能定型。
(三)中国模式
十八大前,中国模式曾被广泛讨论,有些人极力主张我们党应该采纳中国模式的提法。我们不轻易否定中国模式的提法,也不主张这个提法。我认为,第一,中国模式是西方研究中国的话语。第二,要辩证分析中国模式的提法。从总结中国现代化发展经验,比较各国现代化的类型和特点的层面上来讲,中国模式完全是可以用的,所以西方学者愿意用这个提法,我们也不要大惊小怪。我认为中国模式一个最大的不足就是不能反应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丰富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下有九条具体道路,中国模式能概括吗?中国模式至多相当于我们九条道路中的某一具体道路。用中国模式来取代中国经验、中国道路那是不可能的。
这就引出了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西方话语的问题。今天是全媒体时代,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提出要采取“一分为三”的态度。我们要在充分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把西方话语体系划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可以直接为我所用的话语。实际上,我们党的思想是很解放的,市场经济、看得见的手、虚拟社会、人权等词都已经进入了中央文件。第二,利弊皆有的话语。对这类西方话语我们要谨慎,不要赶时髦。学者自己要用可以,不能要求中央文件用这些提法。比如中国模式就是属于这种情况。第三,弊大于利的话语。这些词不但不能用,还要揭穿其中虚伪的面目。如,人权高于主权、新自由主义等。
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在 “8·19”讲话中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提到两条原则。第一,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里面有五个新:新思路、新情况、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第二,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眼光很开阔,胸襟很宽阔。我们知道西方一些思潮向我们传播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的目的很明确,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把所有西方的话语系统都拒之门外。对国外新事物、新情况、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以报道、宣传、学习,还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话语系统,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不要从一个倾向走到另外一个倾向,也就是我们不能满足于自说自话。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既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外友人对我们的要求。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凌洁)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