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牢骚”

话说“牢骚”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难免心生牢骚。有对个人境遇的抱怨,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职位太低、薪水太少,受到不公正待遇;有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不赞成某项政策,看不惯某些风气。不管哪种牢骚,都属于消极、负面的情绪。对个人而言,牢骚太多会让人斗志消沉;对社会来说,牢骚太多涣散人心。无论是谁,牢骚还是越少越好。

少发牢骚,不是说有了牢骚闷在心里,而是如何修养自身,化牢骚于无形。这并非夸夸其谈、痴人说梦。牢骚表面看是一种情绪,实际上是认知与现实的落差。

很多牢骚来源于对自我的错误认知。两次出色援藏,又被派到更艰苦的阿里。对有些人而言,一定要牢骚满腹了,可是孔繁森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为什么他没有牢骚?孔繁森曾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这位优秀的公仆把自己比作为随处可用的泥土,用这泥土树立了人民心中的丰碑。

很多牢骚来源于对挫折的消极认知。同样是花甲老人的邓小平1969年被发配到江西劳动。远离家乡、骨肉分离,前途茫茫,即使如此,当时的工友回忆,邓小平也从不发牢骚,从不唉声叹气,而是泰然处之,加紧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对他们来说,挫折没有变成腐蚀信心的牢骚,反而成为磨练意志、积蓄力量的机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新篇章。

很多牢骚来源于对责任的不当认知。对社会现实的牢骚,与抱怨个人境遇不同,多少出于对国家前途、对群众利益的关心。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随着人们对贫富差距、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现象日益关注,各种矛盾较以往更加复杂,群众仇富、仇官现象也日益普遍,执法环境日趋恶化,尤其对基层民警来说工作强度大、待遇低、家庭矛盾多,这都是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身为一名人民警察,更不能仅仅沉溺于消极的牢骚中,而有责任发挥一己之力,在完成好自己职责所在的同时,加强自身整体素质修养,积极思考寻求解决之道,循正常渠道建言献策,将不满、不平的情绪转化成积极解决的动力。从而打开心胸免发牢骚、放下压力、化解矛盾、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精于技业、热情服务。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所以,对我们民警来说,只要认知正确、到位,牢骚就失去了滋生的温床,工作就增加了新的动能。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公安局)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