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杜绝“口水肉”上餐桌 须实现对餐饮业全方位监督(3)

【案例】杜绝“口水肉”上餐桌 须实现对餐饮业全方位监督(3)

乱象 4

碗盘用量大洗了不消毒

洗碗工3秒洗一个盘,同时任穿肉工徒手穿肉

这家店平时生意较好,周末更火爆,50桌全满,还有等餐的。

因为是自己取食物,碗盘的用量极大,据记者统计,一般4人桌一餐能用掉20个以上。为了供应碗盘,洗碗间也成了烤肉店最忙的地方。

洗碗间紧靠着后厨,约有8平米大小,设有6个水池,其中3个用来洗盘子,另外3个用来洗碗。

“盘子又到了,赶紧洗,不然一会没盘子用了。”见服务员又送来一堆盘子,一名洗碗工说。

该洗碗工将近百个脏盘子一次性放入一个水池,拿布搓几下,便立即放入下一个池子。另一名洗碗工依然是搓几下,便放入最后一个池子涮一涮,这个盘子就算是洗完了。

就这样,近百个盘子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就被洗完了,然后被立即端出去给顾客使用。而由于洗的盘子太多,第一个池子的水已经变成了泛着油光的红褐色。

洗完的盘子,直接被端到前厅供顾客使用。按照《食品安全法》,“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但这些盘子并未被消毒,是否“洗净”,也很难说。

“没办法,盘子的用量太大,不洗这么快,就没盘子用了。”一名洗碗工说。

3名洗碗工,同时还担负着穿羊肉串的工作。在洗碗间没有碗洗的时候,她们便开始徒手穿肉串。有些肉条没沾上酱汁,她们穿好串后,直接拿着肉串在手糊有酱汁的地方一蹭,便算是大功告成。

“口水肉” 转回餐桌,商家良心哪去了?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可想而知若不是记者暗访,这家“一直注重菜品质量”,还希望成为“受人尊敬”的餐饮品牌连锁店仍会大行其道,视食客安全于不顾。“口水肉”转回餐桌,商家的良心到底哪去了?

食品安全无小事。“口水肉”转回餐桌、死鱼被切成鱼片、有异味的鱿鱼“新装”上台,餐具没经严格消毒,北京这家烤肉店的卫生意识和法律良知,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过程中消失殆尽。

烤肉店种种经营乱象,既是企业昧良心表现,又暴露出事关食品安全链条中,存在监管不严、处置不力、处罚不狠等缺位。“口水肉”再上餐桌,只是食品安全的冰山一角,更多的“黑”或许仍在继续。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领域屡次发生重大公共事件:瘦肉精、苏丹红、“毒奶粉”、地沟油……每一起都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既严重影响公众身体和生命健康,又可能动摇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因暴利驱使,一些商家和企业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和法律观念,加上食品违法经营成本太低,让他们变得丧心病狂。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决不能手软,没有严惩,不可能有真正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刑罚力度不够,也难以震慑犯罪。要真正实现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亟需从重处理形成“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的高压态势。除“死刑”的高威慑外,还可以效仿欧美动辄几千万、上亿美元的惩罚,让不法分子“违法不起”,从而击退他们为利益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涌动起来的念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