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高校学费“涨声一片” 信息需要公开透明(4)

【案例】高校学费“涨声一片” 信息需要公开透明(4)

高校上涨学费之前先控制好“乱花钱”

高校学费其实一直在涨,且上涨幅度很高。2006年时,就有“大学学费20年上涨25倍”的说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刚过去的7月份,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2083人进行了一项题为“大学学费该涨吗”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82.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高校学费较高,40.0%的受访者表示学费是选择大学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76.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高校学费上涨。今年考取广州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生对媒体表示,学费每年要交2.8万元,住宿费每年1200元,算下来,读3年的研究生要花费8万多元。学费这么高,显然有很大一部分家庭是承担不起的。

高校上涨学费,是有客观原因,比如办学成本大幅上涨;比如财政拨款未能及时到位;再比如还贷的压力很大,但涨得这么多,却是难以承受的。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实际增长9.3%。今年部分省区的公办高校学费,专科从2013年的4000元出头涨到了6000元,本科从4600元上调到了6800元,涨幅明显高于国民人均收入涨幅。高校学费涨价,并不是全都符合相关规定。

高校学费涨价,如果的确需要,倒也无可厚非,但涨学费之前,却需要控制好“乱花钱”。现在不少高校花很多钱建造大楼与购置设备,仅仅是高校的大门就能够举出太多的奢侈例子来。科研经费浪费惊人,办学经费被腐败吞噬等等,更是屡见不鲜。河南省审计部门公布的2011年度省级财政审计报告显示,2011年被审计的河南5所高校,不仅违规多收学生近2000万元,还乱花了9000多万元,部分款项已无法追回。这样的例子也实在不少。

高校上涨学费之前如果能够先控制好“乱花钱”,不仅公众能够接受,还能够明白涨学费太愚蠢的道理。

【启示与思考】

高校学费涨价,理由并不缺乏,而程序也不会缺失,因此,涨价也会“心想事成”,况且还是全国普涨,看起来,老百姓也只能选择多交费了。在大幅上涨之后,老百姓的经济压力更大了,想必会有更多的人因为付不起学费付放弃上大学,而高校学费上涨之后,悲剧也会随之而来。

你说高校穷,他能建大楼;你说高校富,“伸手要钱”停不住。买地盖楼、科研投入、行政开支、教育成本,每一笔支出都很难见到账面,更勿论对其查询监督了。也正因此,公众才会对高校财务落下“分裂”的印象。审计过软、问责缺失,放任了一些高校债务“滚雪球”。

高校学费总体上应该按照高校的性质划分,走不同的路子。公办高校的学费,政府应该严格控制,不能随意上涨。即便真有上涨的必要,那么也须有全国人大或省级人大的论证、公开和民主听证,而不能由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简单做决定。相对而言,民办高校的学费,则应该走市场化之路,不再由政府统一定价。现在看,民办高校脱离政府之手的改革已经迈出了步子,比如湖北民办高校的学费从今年秋季起就不再由省政府定价了,但公立学校却没有完全在学费调整的依据、程序上展现出这个“公”字。

依据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公办高校的学费应该信息公开、透明。考虑到公办大学的性质和职能,涨学费也应该有更科学更民主的程序。换句话说,无论涨与不涨,涨多涨少,都应该给公众一个合理的交代。对于那些涨价或喊穷的高校,有必要采取措施让他们晒出账本,让师生和公众来评一评,钱花得合理不合理。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