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被各个行业所广泛运用,笔者认为干部工作亦可如此。干部监督工作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可见干部监督工作的意义重大。所以笔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际,干部监督工作应适时运用大数据带来的海量信息,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研判,结合现有的监督阵地完善工作方式。
何为“大数据”,原引百度百科的解释:“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通常我们就干部监督工作而言,多为传统层面的现有监督方式。较之“大数据”而言,传统的监督手段较为被动,且信息来源相对滞后,含盖面有所局限。
运用“大数据”进行监督的假想情况:某单位一科员因公外出飞往国内某地,搭乘航班时购买了头等舱机票。运用第一步:获得的数据内容:1.特定人员出行信息;2.外出地点和时间;3.出行方式;4.出行规格。第二步:分析研判(根据笔者认为的重点问题依次梳理)1.该特定人员外出规格是否妥当;2.外出方式是否确有必要;3.外出地点和时间是否确因工作需要等。第三步:结果运用,将分析结果及时作为干部监督的重要依据运用于广泛的事前监督中,将被动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预警。
运用“大数据”进行监督,我们可以将眼光扩大到其他领域,比如:信访工作。我们可以就某一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整合后加以分析,寻找社会突出矛盾或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事中监督,及时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再比如:某个时间段的热点搜索。假如中秋假期前夕,全国有一千万人在互联网详细搜索了丽江古城的具体旅游信息,同时查看了周边旅游路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提前根据汇聚来的“大数据”提前向相关部门的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等提出监督意见,同时还可根据该节点后的群众反映来对旅游市场的服务等具体情况提出具体问题促进其完善和规范。
运用“大数据”进行监督,并不是演绎现实版的《窃听风云》,更不是窥探他人因私,只是将特定群体在社会活动中的时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它的优势在于信息量含盖范围广泛,数据传输及时,且数据指向具有特定性,可以及时的就某一环节进行监督,所投入的监督成本较之传统监督模式更加低廉和便捷等。“大数据”时代的监督工作,可以更加主动和高效,监督只是手段,我更希望所有干部都能洁身自好,变被监督为率先垂范,真正做人民的好公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