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曾经做了一项调查,他在讲座上给学生列了两份名单。第一份名单上的名字是:陈沅、刘子壮、王云锦、林召堂、毕沅、王式丹、傅以渐;第二份名单的名字是:蒲松龄、吴敬梓、黄宗羲、金圣叹、顾炎武、洪升、李渔。调查的结果是对于第一份名单上全部是清朝科举状元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而第二份名单上全部是科举落第秀才却差不多人人皆知。
对此,王立群教授感慨万千。第一份名单上的人都曾经风光无限,位高权重。然而,今天知道他们的人能有几人?第二份名单上的人,均与高官厚禄无缘,可他们不甘平庸,积极进取,都在各自的领域上取得了杰出成就,因而名垂青史。由此看来,一个人是否能获得社会所认可,被历史所铭记,不在于他身居何位,而在于他究竟为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当以史为鉴。一些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为民谋福祉办实事,却热衷于追名逐利、钻营弄权、蝇营狗苟,要么甘于平庸懒散,得过且过,这样的人何以能被人记住?纵观共和国的历史,雷锋、孔繁森、焦裕禄、王进喜等人的事迹广为世人传颂至今,是因为他们都在自己岗位上始终以民为先、创先争优、鞠躬尽瘁,正应了臧克家在《有的人》说的:“给人民做牛马,人民永远记住他”,我们坚信,杨善洲老书记亦如此。然而,对于那些与民争利、贪污腐败的人,就算是“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如此,广大党员干部不论职位高低,只要谨记“为民务实清廉”的宗旨,常怀公仆之心,尽想富民之策,探求兴业之招,常干利民之事,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好,切实解决好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人民群众必然就会永远记住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