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堪称“长风破浪正当时!”(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堪称“长风破浪正当时!”(2)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王如:您曾说过“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传统之中”,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以及道德养成可起到哪些作用?如何运用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培育和树立核心价值观呢?

万俊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作用是以文化人,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我们常说“每个人都生活在传统之中,”其实就是说生活在文化之中,传统就是过去形成的文化。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就浸淫在文化之中。文化无所不包,文化无处不在,文化看得见也看不见,摸得着也摸不着。这些文化和传统、习惯和习俗,都是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媒介,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被其引领、被其教化、被其束缚、被其影响,甚至被其洗脑。你所说的《三字经》,就是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普及读本,也是中华民族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范例,至今还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忠孝节义,向善戒恶,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融入血液骨髓的道德理念。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既有具体内涵,也有养成路线。其中,修身为这四件大事之首。何为修身?就是慎独、律己、克己复礼,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修身是一个人想立志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为天下栋梁之材的第一道门槛。己身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约束,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古人家里常挂这样一副对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核心价值观的科学体现,上联是底线,不可突破,下联是目标,应当努力追求。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好东西太多太多了,繁星满天,玑珠遍地,我们应当学习借鉴,汲取营养,运用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实践中去。

中华文化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数不胜数,表现方式也丰富多彩,对于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具有借鉴作用。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戏曲曲艺、包括宗教民俗等,都可以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对泰山上的众多石刻大加赞赏,认为泰山石刻留存自封禅帝王、官宦贵人、文人墨客、黎民百姓之手。有关国家政治、民俗信仰、儒释道俗、天人合一、哲理情理、天文地理、自然风物,无所不包,博大精深。对于政治、经济、历史、民俗、文学、书法、美学、艺术、旅游诸方面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泰山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东方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举足轻重。从远古到现在,人类进步的脚步,都能在泰山上反映出踪迹,之所以如此,应归功于泰山石刻。泰山石刻是泰山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是在石头上书写的泰山文化、文字记载的泰山文化、客观的泰山文化,是泰山文化的核心。

我常常吟诵我家乡岳阳楼上刻着的范仲淹《岳阳楼记》末尾的一段话:“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我希望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都能以范仲淹为榜样,思想感情不因环境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有所改变,坚定不移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境界,积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进亦忧,退亦忧”的忧国忧民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