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三:“圈子化”泛滥会毁了政治生态
观察近期落马的山西官员,不难发现他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官场圈子”。
一个官员,在工作中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属人之常情。但是类似山西官场一些人的这种“朋友圈”,则是为彼此手中的权力可以寻租变现,互相之间具备利用的价值才走到了一起,实质上是“利益圈”。正如今天《人民日报》一篇《坚决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的评论员文章所言,有的人在党内培植小团体、小群体、小圈子、小山头。
在这样的“圈子”中,官员们更像拴在一根利益绳上的蚂蚱——大家有福同享、有赃同分、有钱同贪,甚至形成人身依附与庇护关系。很多关于官员被查处前,削尖脑袋要进“圈子”,不过是为了达到权力共享罢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而类似于山西官场这种“圈子文化”的存在,对于政治生态的破坏是巨大的。
首当其冲便是滋生腐败。从近期山西官场地震中不难发现,官场“圈子化”的地方和单位,腐败几乎无可避免。“圈子”最主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实现“圈中人”的利益交换,权力寻租、官官相护,形形色色的潜规则,都是通过“圈子”这个平台完成交易的。
再有就是堵塞正常的选人用人渠道。“圈子”大行其道,最直接的后果是,常规的选人用人机制可能失灵。德才兼备者,如果入不了“圈子”,哪怕再苦干实干、正直清廉,也没有出头之日;而一些德才不彰之辈,只要攀上了一个“圈子”,很可能平步青云。
反腐风暴席卷山西,一些畸形的“朋友圈”也在崩塌,但官场“圈子化”的根除尚需上上下下的苦斗。
山西的震动警示着大家。
今天上午,中纪委网站刊发了一篇文章《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之三——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这篇文章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是请客吃饭,必然会得罪人。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有负于党和人民。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党委书记的事,出了问题首先要追究你的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