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培育和践行更需要文化的支撑。面对文化发展色彩纷呈、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人民文化权益诉求不断增强的态势,开发和利用文化载体,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效性,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关于文化的界定和分类众说纷纭,笔者拟从制度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四个层次切入,探讨文化载体的创设和利用。

以制度文化为着力点,承载价值指向

正如道格拉斯·C·诺斯所说,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规则的总和是文化,人们的规则意识也是文化。制度可以影响人的选择、规范人的行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是利益表达的形式,体现了一定社会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核心表述。社会主义制度是通过具体的经济体制、分配制度、管理制度等实化细化的。不同层次的制度构成了联结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制度体系。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建设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过程的民主性和公开性不到位、制度之间的整体性不强、执行力差等。

以宏观制度为着力点,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社会的公正性。体制安排、法规建设等都属于宏观制度,作用范围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维度和社会维度的内容需要内化到宏观制度中,个体维度也需要宏观制度给予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宏观制度建设在依法治国理念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受到快速发展和复杂国情的影响,也存在很多需要完善之处,比如社会制度建设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速度,制度的激励性和公平性如何兼顾等等。

以微观制度为基础,调节人与人的关系,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微观制度涉及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组织机构。微观制度是单位文化的组成部分,最直接影响到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认同。微观制度建设的民主性和公正性是保证其价值实现的基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