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如何看待中央财大教授辞硕导开私塾?

【案例】如何看待中央财大教授辞硕导开私塾?

【社会关注】

【事件介绍】

中央财大教授辞硕导开私塾一年只招一个学生

来关注一位不想做硕士生导师,要自己办私塾的教授,他叫黄震,是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200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以这样的背景,安心当个教授,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就在这两天,黄震教授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作了这样的声明——“断然决定放弃‘硕士研究生导师’这一‘光荣称号’!而且不再主动申请‘博士研究生导师’这一‘伟大岗位’。”

黄教授不做硕导做什么呢?原来,他将以众筹的方式开办私塾书院。他在微博中说,“今后好学者若要从学于我,可到本人即将开办的私塾书院,行跪拜之礼,且与其父母签约,方得入门。”黄老师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决定?

拨通黄震教授电话时,他正要参加一个会议,说已经有一拨人在筹划私塾书院,正在细化方案。黄震做硕导一年要带十来个学生,他说想办私塾就带不了那么多学生了。

黄震:一般两年三年,毕业以后就不干这块了。不做硕导,也就是个人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呗,就是现有制度,培养体制,我培养不出我想要的学生。私塾的方式我看能不能找到我想要的学生。

黄震是金融法学界的知名教授,有人以为他要去教四书五经,其实不是。

黄震:这个模式需要创新,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来了,很多东西需要巨大的改变,教育也需要改变了。所谓“私塾”是借尸还魂嘛,其实是把现代新的灵魂注进古老的书院,融通古今、汇通中西。用私人教育的方式来培养人才。

黄震说,有办私塾的想法已经20多年了,从他在岳麓书院念研究生开始,他也经常在微博中发文,探讨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黄震:钱学森问,为什么大学培养不出人才,其实问题不在大学,在中小学就出了问题了,根上就出了问题了,应试教育磨灭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好奇心,哪还能做出什么研究,哪有什么创新?

黄震说,他的私塾没有毕业证书发给学生,以前他收的三个弟子没有学历要求,也不需要交学费,今后招弟子,要因材施教,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收学费。

黄震:只是将来在网上能查到他在我这里上过学就行了,现在互联网时代还给他发一张纸质的东西干嘛呢?

黄震说,他跟全世界报名书院做导师的教授们有约在先,每个导师每年最多收三个弟子。

黄震:我不要很多学生,一年只招一个学生就行了,我只是大海捞针,万里挑一。

有人质疑跪拜之礼的入门方式,黄震表示,这是对知识的敬畏。

黄震:不是说向我跪拜,是向先贤跪拜,举行各种仪式。

黄震虽然请辞硕导,但是正常的教学教课,他不会放弃。

黄震:很多人误解,说我要挑战现有教育体制,我没有,我只是想尝试能不能发现一种新模式来培养人才,我还是要从事教育工作,而且希望找到一种更好的促进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