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如何看待中央财大教授辞硕导开私塾?(2)

【案例】如何看待中央财大教授辞硕导开私塾?(2)

近年来,黄震已经收了三个弟子,其中廖琦是在入门半年后创办了宜投通公司。

廖琦:在湖南的岳阳,岳阳楼下,行了敬茶拜师之礼,在这之后他经常带我们去一些企业,公司做学术的调研,点烟之后会坐下来分享,他会把在全国或国外看到的一些好的互联网的模式和一些好的互联网思维传递给我们,我们根据他的这些思想又用到我们的企业里面来,用到经营里面去。在理论和实践互动过程中,我们都找到落脚点。

当被问到这与做黄震的研究生有何不同?廖琦说:

廖琦:去有更多的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学习吧。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的在读博士小章,感受自己的求学经历认为,现在的导师带的学生确实太多了,一些硕士研究生很长时间都见不到自己的导师,她推崇黄震万里挑一专心培养的想法。

小章:根本辅导不过来,有些导师也没有什么课题,这些学生也没什么工作做,学术上也锻炼不了自己,完全是靠自学。专心培养一个,我觉得这样比一下培养好多出来的学生质量要好很多。

但小章对黄震的私塾还是持怀疑态度。

小章:他这个私塾真的就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吗?上研究生都二十多岁了,都成型了,你这个阶段再培养他的创造力,我觉得有点晚了。

央财教授办私塾,创新还是复古?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堂堂的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放着好好的硕导不干,却要回到久远的年代,办什么私塾,令人大惑不解。想想看,倘若是教授身穿儒士长衫,学生们作揖打躬、行跪拜之礼,会是一番什么光景?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园地呈现出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景象。这不,连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都要辞去硕导去建立私塾,可谓是饶有别致、推陈出新之举。

有资料记载,上世纪的60年代初,北京曾经出现过一处偷偷开办的私塾,被公安机关发现后取缔,在当时的年代,私自办私塾是违法的,主办人也因此被定性为“非法开办私塾,宣扬封建礼教”。

现在不同了,即使是大学教授开办私塾,也不会有人干预。毕竟,作为一种学术探索,不管成败如何,都是值得去尝试的。

应当承认,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私塾对于传播我国传统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等方面,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然而,话又说回来,私塾作为古代社会的教育形式,历经多朝多代,后来之所以消失,主要原因还是教材单一、覆盖面窄、知识老化,加上思维僵化的教育形式所决定的。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私塾作为蒙学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那些诸如八股文之类的东西,教育出的是一群空洞死板、迂腐不化的庸才,之乎者也,助得甚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私塾退出教育舞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然,透过央财大学教授开办私塾还应该看到,这个隔膜久远的陈年旧词之所以沉滓泛起,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现代教育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创新,包括教育体制、教育形式、录取方式等,都需要进行改革。但是,教育改革不等于复古,更不是回到私塾年代,这是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