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维,就要善于从历史长河中来把握当前的任务。邓小平同志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他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市场经济论”、“发展阶段论”等等,体现了对几千年中国历史的洞悉,体现了对一百多年国际共运史的洞悉,还体现了对几十年中共奋斗史的洞悉。没有对历史的准确认识,就不会有对现状的正确把握,这是邓小平理论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今天,我们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维,就要像他那样把握历史脉络,为现在正在做的事定好位。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百年屈辱,那是不堪回首的一百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富起来了,中华民族以更新的姿态展示了自己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提出了“中国梦”的宏伟构想。“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从横向上看,它包括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方面;从纵向上看,它包括了初步实现、基本实现和完全实现三个阶段;从立向上看,它包括了人民性与国际性两个属性。“中国梦”是一个系统的目标,它的显著特征是体现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具体化,凝聚了全球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并且,在准确的历史方位上,构建了准确的目标形态。换言之,“中国梦”就像一棵大树,它一方面以枝繁叶茂展示了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另一方面以发达的根系深扎于中国历史的深厚土壤中,它的旺盛的生命力是不言而喻的。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维,就要善于从全局出发来把握局部。作为伟大的战略家,邓小平同志总是胸怀全局,从大局着眼,从大局出发。他推动经济特区建设,就是要培育几个“过河卒子”,突破体制机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束缚,突破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并且以此带活全国这盘大棋。事实证明,经济特区的试验杀出了一条血路,创造了丰功伟业,也创造了中国奇迹。今天,我们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维,就要像他那样胸怀全局,把握全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其显著特点就是具备了一种非凡的全局观。它一方面对改革的具体任务作了深入而具体的部署,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整体要求。前者是局部,后者是整体;前者是树木,后者是森林;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构建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称为第五种现代化,它准确概括了我国现阶段改革发展中所面临的全局性问题。治理体系现代化,指的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法律体系以及各方面的具体制度等等。治理能力现代化,指的是要改变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那些“古已有之”的东西,有的与现代化的要求相容,应当予以保留;有的与现代化的要求相悖,应当加以扬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