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讲好中国经济故事也很重要  (3)

山东:讲好中国经济故事也很重要 (3)

摘要: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就是把制度创新放在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同西方发达国家不尽相同,中国经济的经济活动是在行政区划里面被组织起来,行政区政府被赋予本地经济发展的责任,这一点有点类似于早期的欧洲。

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型需要鼓励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当然,结构调整和升级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的。目前劳动力和资本已经在地区间发生快速的流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批企业在向内地流动,服务业在东部地区的发展势头强劲,这是一个结构调整的积极信号。它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过渡,保持在高速轨道上,另外,将对中国未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出贡献。

作为中等收入国家,中国未来20年人均资本水平仍然有巨大的上升空间。以2010年年底数字来看,中国的资本存量大约是93.3万亿人民币,相当于13.8万亿美元,而美国在2010年底的资本存量是44.7万亿美元,中国与美国相差至少3倍。如果按人均计算,中国的人均资本存量大约1万美元,不到美国的10%,大约相当于韩国的25%。可见,未来20年中国的投资机会依然巨大。

一些人关于未来20年中国经济增长必将大幅回落的预测其实都是夸大其词,因为这些都是假设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未来不太可能继续增长,其实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人所共知,中国接受外商的态度比那些人均收入更高的东亚经济体都要开放,当今世界越来越平,技术进步与贸易和直接投资密不可分。中国出口技术含量和技术复杂性尽管因为加工出口占比高的原因部分被高估,但其持续提高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目前已进入“科技起飞”阶段,现在的研发投入占GDP已接近2%,并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这与韩国和新加坡相当,在世界上属于增速最快的国家。从长远来看,考虑中国在教育、科技和人力资本上的基础优势,中国继续坚持开放贸易和投资政策,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消化转移技术,不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中国在技术阶梯上实现快速上移、推进产业持续升级,未来在一些领域上站到技术前沿是可以期待的。

中国不同于小经济体,中国拥有自己的“雁阵机制”来缓冲成本条件的压力,这样的话,中国在两个增长阶段和模式之间出现转轨断裂是不可能的。相反,通过资本在地区间的再分配这样的过渡途径,中国可保持未来20年的高速增长。

日本的教训是经济学家用来对比中国的重要例子。日本之所以出现经济增长率大幅度跳水,规模太小是其重要原因。由于规模小,国内需求有限,日本经济超高速增长长期严重依赖出口。日本“刘易期拐点”出现上世纪60年代,1973年石油危机和美元与黄金脱钩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出口遭遇滑铁卢后,国内市场狭小使企业无法找到应对外部条件变化的缓冲余地,日本国内服务业过于封闭,受到政府高度保护,加剧了其经济转型困难,逼使大批日本企业逃离本国以求生存,造成日本经济的“空洞化”。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