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坚持问题导向 推进改革发展(2)

山东:坚持问题导向 推进改革发展(2)

摘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在于提高执政能力。“政善治,事善能”。无论是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直面问题的责任担当,解决问题的办法,归根到底都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打铁还需自身硬”,认识好、解决好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本领。

坚持问题导向,根本在于让群众得实惠。“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谈发展,谈改革,最终目的都是改善群众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坚持问题导向,也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各级及时顺应人民群众求富裕、求公正、求安定的新期盼,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好社会普遍关注、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泰安坚持为民办实事制度,每年筛选10件重点突破,集中解决群众在就学、就医、就业、社保、扶贫、空气及饮水安全等方面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市财政对民生事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每年都有提高,去年占比达到55.4%。针对群众对环境问题关注度提高的实际,适时启动生态泰安建设,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空气质量指数(PM2.5指数)一直居山东内陆城市前列。平安建设方面,不断巩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成果,完善社区管理“五个一”模式、平安协会建设等经验。同时,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控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挑战,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安全幸福。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在于提高执政能力。“政善治,事善能”。无论是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直面问题的责任担当,解决问题的办法,归根到底都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打铁还需自身硬”,认识好、解决好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本领。具体来讲,一要强化担当意识。主要是忠诚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特别是在作风建设方面,要按照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逐步建立起推进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倡树“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多谋打基础、抓长远的事。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从改进调查研究、优化决策机制、强化跟踪问效入手,抓好工作落实,使干事创业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在泰安蔚然成风。二要优化发展环境。概括来讲,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服务发展的本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推进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去年以来,泰安市行政审批事项在去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今年又压缩27%,审批时限又压缩3.5个工作日。三要强化工作落实。推进改革创新,推动工作落实,关键是用好政绩考核这根“指挥棒”。要根据改革发展的新任务,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泰安在强化考核中,重视看基础、看质量、看潜绩、看实绩,加大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政府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注重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了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把工作导向、考核导向和用人导向统一起来,以科学的政绩考核引导广大干部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

(作者系山东省泰安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