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文化传承的真实性原则。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与其真实性直接相关,历史文化价值只有在真实的原物中得以体现。对文物史迹,我们不能推倒重来,不能拆“真古董”建“假古董”,而是要采取坚决的态度和刚性的标准,老街区有一条保护一条,老房子有一间保护一间,并尽可能保持系统性、完整性,在保护和修缮中进行延续和传承。
——牢牢把握文化传承的开放性原则。一座城市要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怀,致力于推动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共同繁荣,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
晋江自古商通四海,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使晋江多了一份包容,增添了日益开放的文化性格。在文化传承中,晋江十分注重开放精神的传承,既弘扬“爱拼敢赢、输赢笑笑”这种海洋文化烙印十分鲜明的人文特质,又积极倡导开放包容的现代城市文明。通过这种传承,充分吸收借鉴优秀文化基因,在交流、激荡中,使晋江呈现出迷人的文化特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晋江与台湾有着明显的“五缘”优势,晋江在做好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守护好台湾同胞的祖地根脉的同时,不断推进晋台文化交流,每年举办数百场民间活动,人员往来从未间断,两地文化薪火相传、水乳交融,在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日益展现更大的作为。
——牢牢把握文化传承的生态性原则。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握好这一要求,除了保护好自然生态,更要保护好一个地方的文化生态。
乡土自然的田园风光、恬静悠闲生活意境,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精神家园。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晋江加强城市紫线管理,对历史古迹和古民居、古村落、古建筑群、古河道、古树名木等,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保留传承原生态的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通过这种传承,延续乡愁记忆,延续人文特质,在晋江,不少华侨感慨地说:“家乡城市改造变化这么大,我们还能找到回家的路,找到故乡的根。”
——牢牢把握文化传承的群众性原则。文化不能只存放在博物馆,而是要根植于群众中。只有让群众从历史文化保护中获益,让文化保护的意识在群众中扎根,文化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晋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不分本地外地、城市农村,基本实现“保障全覆盖,待遇均等化”。在推进发展中,晋江尤其注重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以系列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文化活态传承,促进文化融入百姓生活。通过这种传承,让来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文化认同中加快族群融合,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真正爱上晋江、融入晋江。
(作者为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