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成效的初步解释和分析
结合西方经济发展的三个动力源泉、竞争力框架以及新供给的观点,笔者将从若干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过去30多年中国到底做对了哪些事情,有哪些原因保证中国实现了很好的发展。
1、历史底蕰。中国是具有5000年悠久文明史的国家,秦汉唐宋以及明朝中期之前,政府治理、经济发展及科技、教育等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能够“以史为鉴”。
2、文化优势。中华文明强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改革精神;“和而不同”的文明多元共生理论;“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精神;和平世界主义的天下世界观;儒家倡导的“入世”、务实理念,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情怀等;勤俭;重视储蓄;重视教育;具有“强政府”传统。
3、理论先行。通过20世纪80年代初的“解放思想”,中国学习借鉴西方经验,基于国情特征和持续的实践总结,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处于比较有利的地理位置。中国在亚太处于适中位置,陆海兼具;国土所处纬度大体在北纬20-60度,与美国类似,气候较适宜;具有漫长的海岸线及全部处于国境内的长江、黄河。明朝中期以后大部分时间实行禁海政策,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来自海洋方向的美日蒋台威胁,沿海不敢发展工业,且海外贸易难以实施;改革开放后的沿海开放政策,促进了沿海发展,再带动中西部发展。
5、“一五”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包括土地改革、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等,此外,前苏联援助的“156个重点项目”奠定了工业化的基本框架。
6、改革制度。通过制度改革突破思想樊篱,废除计划经济体制,通过改革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农村、政府、投资、物价、国企、财税等全方位改革,由“政府配置资源”过渡到“市场决定”,大大提升了要素供给效率和“组合效率”。
7、开放市场。上世纪80年代初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地区开发;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抓住全球产业大转移和全球化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入WTO,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两种资源,两个市场”;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
8、制定战略规划。提出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和“三步走”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制定“五年计划或规划”;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及行业发展规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