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大制度在国家治理上的优势

北京:人大制度在国家治理上的优势

摘要: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稳定的,也是开放的,能够适应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变化,渐进调整、不断完善,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向整个国家核心民主制度地位的复归,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治理有效性方面展现了制度优势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民主有效的八个标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然承担了实现大部分标准的功能,尤其在提高国家治理有效性方面展现了制度优势。

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协调中国这样一个多层级大国的内部治理关系。从乡镇以上直到全国层面各个层级都设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本级的“一府两院”,在本行政区域内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这样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就有了宪法意义上的权力来源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各项事务的民意基础。而上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间并非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法律监督、业务指导和工作联系等关系,这就设置了解决下级国家权力机关与上一级乃至更高级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发生冲突的制度规定,确保了国家意志的统一。

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设计有利于各国家机关之间实现合作。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权与司法权有着同一的权力来源,都是人民主权的不同实现形式;国家机关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国家机关之间运行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更好地贯彻人民意志,而不是相互限制,制约对方。

三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设计有利于国家意志的执行贯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面临着艰巨的现代化任务的大国,将各个方面的资源有效地动员起来,形成合力,是制度设计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规定代表结构,发挥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意志宣传者和落实者的功能。人大代表结构在体现广泛性(如地域、职业、民族、性别等)的同时,也注重选择执政党、主要国家机关以及重要经济社会组织的代表,这样就可以将国家意志直接传达到这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组织机构中,便于其围绕国家意志调整行为,配置资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稳定的,又是开放的,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稳定的,也是开放的,能够适应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变化,渐进调整、不断完善,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向整个国家核心民主制度地位的复归,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