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共产主义在中国
对这个提法,也许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或持怀疑态度,他们觉得中国现在实行的制度、坚持的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没有什么区别,看不出哪些方面有共产主义的特征。事实上,从共产党创建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创立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都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是马列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我们国家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科学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的深化。当然,准确理解共产主义在中国,还必须从四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它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运动。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最终目的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群众运动,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这样概述:“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对这一重要概述,世界上一切无产阶级者没有产生过怀疑,而且还把它当作指导革命实践、实现共产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并且不断予以丰富、发展和完善。
其次,要搞明白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历史阶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一个社会形态由于其自身的矛盾,必然会被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综合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论述,共产主义社会概括起来有六个基本特征:一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二是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三是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社会成员将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劳动和工作,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消除了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着的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四是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将消失。五是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学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新人。六是国家消亡。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第三,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初始阶段的本质体现。共产主义社会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也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不仅仅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理想社会,更重要的是还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当前,我们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虽然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还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但它已经内涵着共产主义的部分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原则,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这些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我们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都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承载着一切信仰共产主义人们的真挚寄托,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东方世界的生动实践。总之,说共产主义在中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原则,不仅成功打破外部封锁,而且彻底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历史面貌,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3645亿元上升到2013年56.9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206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4.1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由1978年1.67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3.82万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343元上升到2013年26955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134元上升到2013年8896元,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2.49亿人口下降到2013年0.8239亿人口。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收费284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仅2013年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过去30年,按照联合国的统计,世界上贫困人口80%左右是在中国消除的,把印度、埃及、巴西、南非这些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成绩加在一起,也没有中国的成绩大。短短几十年,中国由过去一穷二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机活力。同时,这种无可比拟的制度优越性和制度模式显示出的强大生机与活力还表现在应对处理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能力上。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1998年抗洪抢险;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08年抗震救灾、迎战冰雪灾害……在一次次灾难忧患的严峻考验面前,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力前行。有人把近年来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表现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式救援无与伦比,赈灾凸显中国制度优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