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熙明:核心价值观不能过度理论化、工程化

周熙明:核心价值观不能过度理论化、工程化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认知的问题,它是一个文明、文化的灵魂,是文化的基因。1840年以后,我们的民族好像失魂了,好几代人这种认知淡漠了,决定几千年来文化发展基因的密码系统处于一种未打开的状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认知的问题,它是一个文明、文化的灵魂,是文化的基因。1840年以后,我们的民族好像失魂了,好几代人这种认知淡漠了,决定几千年来文化发展基因的密码系统处于一种未打开的状态。

今天我们谈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应该用文明的眼光、历史的眼光去看,应该有为国家、社会和民族招魂的认知。有了这样的认知才能理解总书记对核心价值观的定位。我们在说核心价值体系的时候,常常言不及义,不知道在说什么。总书记2月17号在中央党校省部一把手的开班式上的讲话对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应该干什么,对其性质和功能,做了很好的概括。核心价值观的定位是着眼改革整体提出的,是整个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形象地说,核心价值观是照耀所有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的太阳,温暖所有的人,慰藉所有人。改革目的是治理现代化,其必备条件是建设作为社会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大公约数的意义在于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的守护神,作为唯一的执政党,给全民提供文明精神的公共品责无旁贷。公共品是对13亿人口来说,不分民族、派别、宗教等,每个人都能平等使用。价值观是文明的核心,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要用一种文明和文化的方式去对待。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能脱离人去谈,不能用对待物的方式对待价值观。我们往往用对待物的方式对待物质世界的文化,对待价值观,其结果常常是无效的。核心价值观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有一套精密的数学计算、严密的数据推理。人的世界有感情有行动意志,这样才能推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指真正的价值观不是存在于标语中、口号中、种种的文化标示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想法很好,但更应该提出如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有操作性、针对性的建议,否则,落实、落细的说法最后可能沦为套话。因而,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注意其具备生命的所有特征。

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不能过度理论化、工程化,不能只是口号式地宣传。我们不要将之当成离开生命、剥离生命的理论,不能变成一套冷冰冰的知识;不能习惯式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一个一般宣传的口号,一阵风似的大家都去上;不能只是口号式愿望式的表达,一味灌输给别人。整个社会,尤其是宣传、学术、理论系统,如果还是按照多年来习惯的一套,到处口号式地宣传,并不会有很大效果。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并不是定调越高,效果越好。

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需要从自己想起,从自己做起,再去帮助别人。每一个代表真善美的价值理念必须要有人用生命的意志去担待、表现、传播、传递、诠释。践行核心价值观首先要问自己是否真信,在行动当中做的如何,这是最好的宣传。同时,政治、知识、财富精英对于培育核心价值观负有更多责任,应用行动,而不是语言来表示传播真善美的价值理念。

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用工具主义的态度对待祖先留下的传统。这既是认识问题也是践行问题。传统是我们内在的固有根本,是祖先留给我们土壤,必须把生命之根扎在里面。我们培育的核心价值观与本民族的传统当然有不可分离的血肉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一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实际上,这种“慢”恰恰是最快的。如果仅仅是愿望之快,肯定是延缓。我们应该恢复和传统的亲近关系,与历史的和解,重新建立亲近感。核心价值观不能过度理论化、工程化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