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联基地
十八大报告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社会理想、行为准则,体现了对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道德具有实践性特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能够有效地把国家、社会层面的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熟知、践行的道德规范连接起来,使之直接融入社会生活,内化为公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信念,增强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层面价值观的心理认同,进而引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凝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共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的意识中深深扎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认识道德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核心价值观倡导民主,是为培育公民的民主观念、推进我国民主制度建设。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是保证人民的权利得到充分实现,为此必须建立、健全一定的法律、规范,并按照法律、规范办事,才能保证人民权利的实现。这就要求拥有民主权利的民众和掌握国家权力运行的官员,不仅要具有较好的政治法律理念、法治精神,严格遵守、执行法律法规,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培育民主观念、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仅要对公民进行政治法律理念、法治精神和科学文化等的教育,还要对公民进行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教育,以培养公民的民主观念和参政议政意识,提高人们参与民主建设的自觉和能力。目前我国民主建设正在基层普及与推广,这是具有中国特色民主建设的序幕。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有利于培育公民正确的民主观念,提高人们在参政议政过程中遵守相关道德规范的自觉性,避免拉关系、行贿受贿等不道德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现象的产生,体现民主政治的公平、公正原则,顺利推进民主建设进程。民主政治是建立在一定道德基础之上的,道德建设是培育民主观念、推进民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文明,有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但核心是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渗透和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精神文明主要表现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是主要的方面,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直接影响着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发展,并最终影响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进程。正如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所指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的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首要的任务,它体现了我党培养和选拔人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根本导向。人们的道德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培育文明理念,推进文明社会建设,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包括培育和谐理念、构建和谐社会,这同样需要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既要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要有制度、法律的保障,进行法治建设,也要有道德的维系,加强道德建设。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的科学内涵哪一项都离不开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其中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等本身就是道德的根本要求,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要重视生态伦理,加强生态道德建设。道德是社会生活稳定和有序发展的精神力量,良好的道德风尚是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要求,培育和谐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自由有多重含义,有哲学意义、政治意义的自由等,但不论何种意义的自由,都与规则、规律相关联。哲学上自由是对规律、规则的认识并按照规律、规则行事,政治上自由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某些行为不受干涉的权利,自由是受规则、法律等制约的。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但脱离了社会的单个人毫无自由可言。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人的自由是与一定的社会规则、社会限制内在同一的,没有绝对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黑格尔就把那种视自由为随心所欲的做法,称之为“坏哲学的理解”。道德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准则之一,从道德意义上说自由意味着担负道德责任、遵守道德规范,如果不讲道德,侵犯他人或社会将受到谴责或制裁,自己也就没有了自由。当前有一些人在批判传统道德压抑人的自由心性的同时,把自由做了意志主义的理解,这是对自由观念的歪曲,在社会生活中是十分有害的。加强道德建设有助于提升人们对自由与道德关系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自由理念,实现真正的自由。
公正和平等是现代社会中具有支撑意义的理念,广义的公正、平等在内容上多方面交叉、重复,具有很高程度的相关性。亚里士多德说:“既然公正是平等,基于比例的平等就应是公正的。”在社会生活中,公正、平等涉及社会的广泛领域,包括一个社会的主要制度、社会规则及主要政策等。然而,任何一种公正、平等都蕴含着道德的意义,公正、平等是道德的根本理念。社会通过公正、平等理念塑造人们的是非、善恶观念,对于个人道德人格的形成和社会美德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但公正、平等不只是个人优良品性的体现,更是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中,公正、平等的要求和规则,是实现人的基本尊严和权利的根本保证,是社会有序、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的基础,体现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制度的道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不公正、不平等现象。地区间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行业和阶层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劳动就业、公共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不公正、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对此,中央已予以高度重视。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要“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道德建设,张显公正、平等的道德理念,有助于培育现代社会公正、平等的理念,推进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理念、原则、方法和制度,是依据法律、法规管理国家和民众事务的一种政治结构。法治与道德有着密切联系:法以道德为价值基础,法与道德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道德对法的制定、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法律、法规必须以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为宗旨,而不是以维护少数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为目的,体现公平、正义的道德原则。其次,制定、实施法律的人,他们的道德素质高低与法治的好坏有直接联系。加强道德建设,增强立法、执法和司法人员公平、正义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他们在履行法律职务过程中忠于职守,廉洁公正,唯法是从,避免徇私枉法。再次,民众的道德素养对法治有重要价值。加强道德建设,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公民参与立法,有利于预防立法的偏颇与缺失,保证法律的合理性、可行性;法治得以实现最终取决于法律得到公民普遍的遵守,加强道德建设将提升公民守法的道德自觉,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主动履行法定义务,积极主张法定权利和不滥用权利。法治与道德建设有其良性互动的内在机理,越是完善、发达的法治,它与道德的相互推进愈明显。加强道德建设,增进道德与法治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进我国法制观念更新和法治精神确立,建立健全完备、发达的法治。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国家富强的主要标志是有发达的经济、文明的政治、和谐的社会、先进的科学文化等,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为振兴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道德价值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要素,发展市场经济要有道德规范的规导和限制。当前我国经济活动中严重存在诚信缺失,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不道德的现象,给经济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加强以诚信、公平正义等为核心的道德建设,增强人们遵守经济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有重大意义。一个社会的制度安排和权力行使等必须有道德要求,政治要以道德为基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道德建设,尤其是面对当前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腐化堕落等现象高发的现实,更要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尤其是官员的道德建设,提高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对于政治文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文明建设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建设先进的科学文化也离不开道德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发展先进科学文化,也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2010年“两会”上,温家宝同志答记者问时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道德是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长期以来,我们在公民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普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这些广泛深入的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提高了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同,坚定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心,增进了人们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在动力,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了良好的伦理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新的水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