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瓜拉尼人聚居地的耶稣会传教区(2)

世界文化遗产——瓜拉尼人聚居地的耶稣会传教区(2)

耶稣会传教区的历史渊源

16世纪西班牙耶稣会教士,为了对广大瓜拉尼人进行奴役和教化,对原来的瓜拉尼语加以改造,补充了一些西班牙词汇,使之成为现代瓜拉尼语。也正是因为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使得耶稣教在这一地区得以广泛传播。

1632年耶稣会传教士克里斯托巴尔•德门多萨和巴勃罗•贝纳维德斯在圣佩德罗山麓的伊比奎河右岸建立了教徒聚居区,但不久受到了圣保罗派教徒的袭击,于是人们被迫迁徙,远离聚居区,有的教徒定居于皮拉蒂尼河畔。教徒们在圣米格尔•德拉斯米希奥内斯建立了教堂。后来,来自意大利米兰的建筑师兼耶稣会教士吉安•巴蒂斯塔在原来教堂的遗址上重新建造了带有典型的18世纪时期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新教堂。随后,巴蒂斯塔又和同事安德雷阿•边奇及神父们一起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从事教堂的建造工作,就地取材,教堂从地基到屋顶全部用石头砌成,至今依旧保存完好。

瓜拉尼人聚居地的耶稣会传教区遗址,最美的当属它的石刻雕像

瓜拉尼人聚居地的耶稣会传教区遗址,最美的当属它的石刻雕像

耶稣会传教区的分布及建筑

瓜拉尼人聚居地的耶稣会传教区分布在巴西的圣米格尔•德拉斯米希奥内斯,以及阿根廷境内的圣安娜村、圣伊格纳西奥•米尼村、圣母玛利亚埃尔马约尔村、罗雷托圣母村等5个村落。这些村落直到现在还残留有学校、住宅、作坊等古建筑遗址。这些遗迹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均是17世纪至18世纪时,西方天主教修会之一的耶稣教团向海外扩张和在南美传播的见证。因此,在近代天主教传播史和南美天主教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瓜拉尼人聚居地的耶稣会传教区遗址,最美的当属它的石刻雕像。不管是雕像的细节还是设计,都非常完美。去往教区遗址的途中,道路两边可以看到许多的雨林,如果运气够好的话,还可能会遇到穿着传统服装的地道的瓜拉尼人。

责任编辑:蒙时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