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作风建设没有终点,服务群众永无止境。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蓟县以“三联动三服务”工作机制为载体,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实打实解决问题。
“以前一直都是自己带饭,现在食堂吃现炒的菜,每天好几样,价钱还不贵。”开学第一天,蓟县下营镇中营小学食堂里,5年级学生韩垚告诉记者,她家住在15里外的西大峪村,学校没有食堂时,只能从家里带饭中午熥着吃。“现在有了食堂,终于能吃到热腾腾可口的午饭了。”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以后往山外运水果就不用愁了!”
“自来水通到家里,今年就能开农家院了!”
“低压线路改造后,村里晚上也能亮堂堂了!”
……
这些兴高采烈的话语,记者在采访中经常能听到,特别是在山区村镇,困扰村民们的行路、吃水、用电等难题正在有效解决。
借教育实践活动之势,解决山区百姓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不见成果不撒手。蓟县在制定《改善民计民生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库区群众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乡村道路提升、农村安全饮水、山区塘坝除险加固、医疗服务提升、方便中小学生用餐和保证接送车辆安全、清洁村庄创建等八大工程。
发展金银花等四大板块高效生态农业,年内将使库区群众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
建成2个百村商务楼宇,年底实现税收1.7亿元,每年反哺203个库区村每村10万元。
大修乡村公路300公里,修建山区村、库区村水泥路111公里。
投资7700多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95个山区村群众饮水难问题。
投资3800万元完成17座小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剩余36座两年完成。
启用一批新建医院,逐年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全县510所村级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
以山区旅游专业村、库区一线生态村为重点,集中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清洁村庄创建工程。
这些实打实的举措,这些硬邦邦的数字,诠释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惠民成效;成果的背后,是平台的搭建和机制的保障。
蓟县依托村便民服务站、镇乡综合服务中心、县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搭建县、镇、村“三位一体、互动联办”三级为民服务平台,村村设立代办员,对群众申办的事项实行村受理、镇办理、县统筹,无偿提供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累计帮办代办事项1万多件。利用县行政服务中心开通民生热线,对群众反映的事项,实行一个号码对外、一个平台受理、一个中心处置,真正做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五
作风建设的成果,不但转化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也迸发出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强劲动力。
立足自身优势,突出规划引领——编制完成《中等规模现代化旅游城市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明确了蓟县休闲之都、生态之州、活力之城的定位,实施旅游、生态、交通、产业、城市5个专项行动计划,年底前完成蓟县空间发展战略提升规划等30个专项规划,3年内完成54个专项规划的编制提升,以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领航前行。
精做山水文章,提升旅游发展水平——以景区转型提升和全景乡村旅游为抓手,在完善规划、精细管理、基础设施、旅游要素、秩序规范、市场营销、体制机制7个方面实现内涵式提升,建设转型景区、美丽景区、精品景区、实力景区、和谐景区、品牌景区、活力景区,打造京津冀休闲旅游目的地。今年前8个月,全县接待中外游客803万人次,同比增长27.7%。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狠抓招商引资——发挥自身优势,夯实载体平台,突出产业特色,积极洽谈对接。在明确发展高新技术、高端服务、绿色农业、休闲旅游四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组建10支招商团队开展强势招商,三季度以来赴北京等地招商百余次。在不久前举行的招商引资集体签约会上,共有总投资195亿元的30个合作项目落户,其中北京项目15个,投资106亿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