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概念中,“最后一公里”是指物流企业与消费者直接交流的途径,日常接触最多的就是快递员送货上门的过程。它实现了“门到门”,方便用户,提高用户满意度。从为民服务的角度看,群众路线亦是如此。“最后一个关头”能不能通过,“最后一公里”能不能走好,关系到活动能不能完美收官、工作能不能取得实效、群众会不会满意。切实增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决不能让群众路线活动堵在“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贵在坚持不放松。越是最后阶段,往往越是问题易发、多发期,越是要保持高标准、严要求,虎头蛇尾必然导致前功尽弃。走好“最后一公里”,一要坚持心怀群众、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以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的角度出发,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二要坚持认真负责、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随时保持“箭在弦上”的工作状态,争当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问题的排头兵。三要坚持克己奉公、勇于担责的担当精神,面对矛盾,不计个人得失,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攻坚克难,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一公里”重在实干抓执行。 实干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上,更要崇尚实干精神,坚持实干作风,勇于实干行动。实干需要勤学善思,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要将学习作为提高理论水平、掌握政策方针、熟悉业务知识、历练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要会“学思并用”,善于思考,避免蛮干,不断通过总结经验来减少盲目性,增加有效性,提升自己工作能力和水平。实干还需要脚踏实地,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做事不说官话、不摆官架、不图虚名,干一件成一件,才能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人民群众也才会满意。
“最后一公里”关键看实际效果。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不仅仅是一句话,还是能用脚丈量出来的政绩,“脚上沾了多少泥土,心中才会沉淀多少感情”,民声是群众路线的检测器。为民办事,重要的是办成事,党员干部不但要真正放下姿态、俯下身子解决群众切身问题,更要跟踪问题处理结果,答应群众的事就一定要办好、办踏实,决不能留烂尾。所以要多一些不请自来,多一些主动上门,多倾听群众对活动开展以来的成效反映,对的地方积极发扬,不足的地方及时修正,问题才能解决的彻底,“最后一公里”才能畅通无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