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战略推动农村的发展(4)

五大战略推动农村的发展(4)

核心提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对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发展和创新。要根据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研究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为促进龙头企业更好地发展、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带动能力创造条件。

三、民团战略

中国的*体制改革大多都只行进到乡镇一级就停止了,实际上庞大的基层组织同样成为农民的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不仅如此,狭小的村落划分,使资源人为地划分为细小的利益单位,增加了各种合作的难度,不利于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同时我认为这之间还有一个公平问题,即居住地和历史不能成为一些人永远只配享有贫瘠资源的确切理由。有学者已经对基层组织的改革和农村的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在一些地方也进行了某些探索性的实践,比如湘粤村的海选,村支两委一肩挑,这个经验年底可能会在全省推广。这种模式的意义就在于降低基层治理的*成本,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缓和了*体制改革所可能遭受到的阻力,是符合中国底层社会*的发展规律的。但是,这仅仅局限在*机构之内,它的行政手段和目的都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因而只能作为一种过渡形态,我认为农村基层组织的改革是一个涉及发展的问题,因而它不仅仅强调*改革,更突出为一个资源整合的问题。“民团战略”就是对农村各种资源的重组战略。基于资源整合上的农村改革到底如何进行,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这里有三个方案(经验)可供参考:

(一)取消基层村委,实行大片的联合村社。这种方案能够打破村村交流的障碍,实现各种资源,比如*、教育、农业等的有效、合理的整合,为区域规划和开发提供有利条件。跨村域的整合,在地方教育界已经盛行。学校的合并,不仅使师资得到增强,而且使教育成本进一步降低。因而可供使用的教育资金也增多,这对教育的发展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为其他资源的整合提供了启示。但这种方案因为变革的力度特大,实施起来也特别有难度,需要有成熟的条件和方式。

(二)鼓励跨乡镇的村村联姻。跨乡镇的村村联姻还是着眼在资源上:两个村(通常是发展好的和欠发展的或者是强强联合)通过某中协议实现联合,可以充分取长补短,为发展带来契机。这在中国也有了先例。比如大邱庄,它与外村的联姻早已不是跨乡,还跨了省。在她的带动下,许多落后的村庄都走上了发展之路。

(三)鼓励和引导民间团体的建立,尤其是经济生产性质的团体。在农村,民间团体因为某中经济利益而成立,它是农村各种资源的整合方式,是体现农村经济活力的重要形式,它提升了农民参与市场经济运作的竞争能力,也促进了民间团结和交流。为农业市场化的实现,为农民入市做了积极探索。更重要的是它是农民自主经营的、农业实现市场化发展的标志。因而必须大力鼓励和扶持。

四.民意战略

“民意战略”试图建立民主、透明的民意表达机制。化解政府与民众的冲突。“民意”是民力在*上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现实的必须严重对待的力量。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上实际就是民意的开化进程,然而在中国农村,民意开发程度特别低下,民意表达机制特别落后。究其原因有两个:①农村封建传统*观念的残存最多,封建愚民政策的影响最深,农民无法意识到他们的权利和义务;②农民的教育水准低下,地方行*理手段单一,往往只注重对农民的义务的提醒,而忽略了对农民权利意识的引导,因此民意受到压抑却无法表达。近年来,干群关系紧张的现象,反映的就是民意的困境:随着法制建设的推进,民意被唤醒。但传统*机制没有及时容纳和对待,因而产生困境。可以说,民意困境是农村社会发展的桎梏。如何消解这个桎梏,将关系到政权的长久,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