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爱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重路径

方爱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重路径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本固基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综合运用舆论、法律、教育等多种路径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一、加强舆论引导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条件

舆论依据理性的价值目标和标准,对人们的言行进行评价,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的行为和现象予以赞扬、歌颂,对不符合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相抵触的行为和现象予以谴责、鞭挞,引导人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典型和舆论批评是社会舆论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好的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形象化,是全社会学习的范例,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舆论批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又一种形象化,社会舆论对那些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的思想和行为,应毫不留情地予以谴责,提高它们的“失范成本”,真正发挥社会舆论的扬正抑邪作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是社会舆论的重要裁体,其具有主导舆论,创造舆论环境的特点。宣传者的价值导向通过这些大众传播媒介对所传播的信息的选择和解释鲜明地体现出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这一作用,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

二、加强思想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价值观教育是一种内在的启发和引导,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认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两对关系:第一是情与理的关系。价值观是情与理的统一。价值目标、价值标准是一种外在于主体、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要求,它可以以理性的形式存在于人的思想观念中。而价值感情是以心理体验的方式反映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表达主体对客体的价值态度。强烈的情感能够促使人们产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重视情感的熏陶和培育。第二是昔与今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传统资源,离不开对人类落后传统的批判和优秀传统的继承。我们首先要对传统有一个理性的判断,进行合理的扬弃。这里还有一个正确地对待外来传统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离不开外来优秀传统的营养、滋润。其次要弄清传统的转换条件、环境。这种条件和环境就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战略任务。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对传统的忠孝问题进行了时代的注解,说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就是最大的忠最大的孝,这就赋予传统的忠孝观以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我们今天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传统的取舍必须围绕着这个重要任务。

三、加强法治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社会舆论及思想教育对人的约束是“软性”的,更多的是要求人们自律自求,而法律约束则是“硬性”的,法律使一些最基本的社会价值取向明晰化、规范化、权威化,为人们提供具体的行为模式,而且着眼于对每个人的行为及后果的约束。目前,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未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观未能完全实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转型时期法规不全,执法不力。为了充分实现法治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首先应当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加强立法工作,保证有法可依。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注重自主、竞争、平等、公正、诚信等观念,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这些要求应在法律中得到体现。我们应通过法律的形式,把能够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有关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固定下来。譬如,为了弘扬正气,鼓励和保护见义勇为的行为,可考虑从法律上明确对这种行为的认定和奖励;为了防止国家公职人员侵吞国家财产,应制定相应的财产申报制度;对各种违法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惩处等等。总之,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和颁布新的法律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而且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四、加强个人修养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需要外在因素的制约和引导,还需要主体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而自觉内化。这一过程有三个步骤:一是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理论。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近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系列重要论述,完整、科学地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深刻理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以此培养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二是加强实践锻炼。价值观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不能脱离实践的。价值观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行动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借助于实践,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切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逐渐被认识、理解,最终得以践行。三是自觉进行自我陶冶。中国古代教育实践就非常重视个体的自身修养,诸如“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改过迁善”“慎独”等,都是提倡个体主动进行自身修养,主动净化灵魂。我们今天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要不断反省和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主动进行自我修正和调整,使自己的言行不断趋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保持一致。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