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讲话深刻阐明民族工作中解决好物质方面问题和精神方面问题的关系,强调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既重视物质力量又重视精神力量,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针对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的民族工作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些重大观点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关系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宣示了解决文化认同问题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要在全社会、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生根发芽。要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做到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做好“双语教育”,加强各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和相通。
八、讲话深刻阐明我国进入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活跃期的历史趋势,强调要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少数民族人口大规模向东部和内地城市流动,内地人口向民族地区及不同民族之间大规模流动。这种现象,从历史上讲,前所未有;从国际范围看,举世无双;从发展趋势看,方兴未艾。这表明,城市民族工作在民族工作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少数民族同胞进入城市,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带动了民族地区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同时也存在“三个不适应”:进城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城市的生活和管理方式、城市居民对他们的某些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等都不能很好适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而是要持欢迎的心态。
这些重要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民族工作发展趋势的把握达到了新水平,对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关键是要抓住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两头对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要引导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规定,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和杜绝歧视或变相歧视少数民族群众、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使各民族群众能够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