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最牛车补”沦为变相福利之警示(4)

【案例】“最牛车补”沦为变相福利之警示(4)

事实上,正如有政协委员所称,国企公车只是国有资产监管缺位的一个表象,其内在问题在于许多国企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资金流向监管机制。诚如斯言,国企车改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许不只是一份顶层标准的缺失,而是国企改革如何进一步推进,加强对于国企资金用途的监控和管理,使其内部财政运转透明化。

众目睽睽之下,国企的自我改革不惮于“就高不就低”,除了管理者的逐利性使然,更重要的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欠完善,即目前多数国企还远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缺乏成本控制的自觉。而车补标准的高低,本质上就是国企如何控制成本、如何花钱的问题。如果没有效率意识和成本意识,自然会倾向于自肥。

在中央对于国企车改的标准未出台前,一些地方国企率先启动公车改革,固然能够体现一定的改革主动性。但鉴于其自订的车补标准之高,与其说是彰显改革自觉和勇气的行为,不如说是在改革标准出台前,被改革者率先亮出自我的改革期许,以及“早改早得利”的博弈行为。国企车改的顶层设计显然不应忽视这样的无序行为。因此,国企车改方案的制订,一方面要多吸纳各方的意见,另一方面要更多考虑与国企改革相结合,只有实现“双轮驱动”,方能起到良效。

【启示与思考】

“车改”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反“四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直被人民寄予厚望,其意义不仅仅是局限在公车使用管理的“破冰”上,同时也进一步表明党中央在反对奢侈浪费、反对“四风”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的坚定决心和一贯态度。

然而取消公务车,正常的工作也不能耽误,因而政府给官员发放车补,也就无可厚非。但是车补怎么发,却是一个带有技术含量的问题。然而,以近年来三地公车改革为例: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的车改,最高车补标准为每年8万元,这种“伪改革”因遭舆论抨击而被叫停;杭州市的车改,最高车补标准为每月2600元;温州市的车改,最高车补标准为3100元;再加上现如今深圳国企的“最牛车补”。

“车改”一次次让老百姓的质疑变成现实,让群众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公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杜绝公车私用,从而推动工作的有效开展,倘若“车改”后,不但懈怠了公务,加剧了机关的腐败作风、懒惰习气,而且使个人利益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就违背了“车改”的初衷。

这起风波也提醒有关方面,在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标准尘埃落定之后,有必要尽快制定国企、事业单位的车改规范。不然,听任部分国企滥用掌握的巨量资源,将公车改革演变成一场闹剧,公车或许没有了,却又以畸高补贴的形式出现,而其耗费公帑的本质并没有变。

因此,在接下来的公车改革中,应该坚持彻底的公开,既要公开公车拍卖程序,也要征询民众对于车改方案的意见,将具体的改革措施曝光在阳光之下,接受民众监督;还要从本源上搞好公开,比如公开单位部门的公车保有量、车型、经费使用等等信息;国企、事业单位也应该纳入到大盘子中来,不能有所遗漏。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