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总体国家安全观评估中国外部安全环境(4)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评估中国外部安全环境(4)

四、结语

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度来审视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视角。在此视角下,政治安全是核心,中国政治安全外部环境最具挑战性。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来评估中国安全形势与外部环境可以看出:虽然某些领域的安全形势相对复杂、严峻,但中国总体国家安全形势和外部环境的基本面是好的。虽然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国同一些周边国家关系近来摩擦较多,面临的挑战与风险较为突出,但外部因素的影响是可控的,只要经营得当,就不会对中国外部环境带来颠覆性影响。推而言之,在安全与发展之间,安全尚未超越发展成为首要任务,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依然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第一要务。

本文是国家开发银行资助的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部环境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1]外部环境若细分,还可以包括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外交环境、文化环境、舆论环境、生态环境等,但是这些都可以归结到发展环境和安全环境。其中政治环境主要是指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存续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通常会对发展环境和安全环境带来重大影响。美国1994年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就提出三个方面的目标,即维护安全、扩展经济和推进民主。实际上就是将政治同安全与经济并列,成为国家处理对外关系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不过,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意识形态对抗的地位下降,因此,同发展环境和安全环境相比,政治环境也位居次要地位。在谈外部环境时,学者们有时也用“战略环境”一词,用以表达将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到一起的总体态势。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人民日报》,2014年4月16日,第1版。

[3] Thomas Carothers, “Reenergizing Democracy Promotion,” November 29, 2012,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http://carnegieendowment.org/globalten/?fa=50142. (上网时间:2014年8月13日)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5]政治安全主要包括意识形态安全、国家制度和政权安全、国家统一安全以及执政党自身组织安全。苏联解体在这四个方面都有体现:执政党和国家改旗易帜、原有的国家制度和政权消亡、多民族国家解体、执政党分裂进而瓦解。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05页。

[7]黄中平:“着力提高治理能力 切实防止‘两个陷阱’”,《求是》,2014年第7期,第50-52页。

[8]刘建飞:《美国“民主联盟”战略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2013年,第3-48页。

[9] 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May 2010, p. 7 & p. 17, 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rss_viewer/national_security_strategy.pdf. (上网时间:2014年6月30日)

[10]美国“塑造”中国的战略思想在2006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阐述得最为清晰。参见刘建飞:“塑造中国:美国对华战略新动向”,《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3期,第33-35页。

[11]美国2014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就称,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在恶化,而中国快速实现军事现代化并缺少军事透明度是导致这种恶化的重要原因。参见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March 2014, p.4, http://www.defense.gov/pubs/2014_Quadrennial_Defense_Review.pdf。 (上网时间:2014年6月30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