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追赶型增长的阶段转换(3)

中国追赶型增长的阶段转换(3)

增长阶段转换期增速低一些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要为进入新常态奠定基础

首先需要明确,潜在增速是就一定时期的平均增长潜力而言的,不能将其机械地理解为在今后一个时期的每一年都能够实现或都应当争取这样的增速。现实的增长会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波动,这是十分正常的。特别是在当前的“三期叠加”时期,我们既面临潜在增速的下降,又面临调整结构、化解矛盾和风险的艰巨任务,这时个别年份的增速甚至可能会低于潜在增速,不能说就不正常。经济发展目标的设定和经济调控政策的实施应立足于实现中长期健康发展,而不是过于注重每年都能实现中高速增长。

其次,“三期叠加”时期,分析经济形势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经济增速上,更重要的是要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否得到改善,要看矛盾和风险是否得到化解,要看新的增长动力、增长模式是否正在形成,是否有利于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等等。如果为了维持较高的增速,而使得结构进一步扭曲,矛盾进一步积累,风险进一步加大,环境进一步破坏,那是得不偿失的。相反,如果结构在优化,矛盾在化解,民生在改善,新的增长动力在形成,那么即使增长速度低一些,也是好的。现在大家都在讲新常态,“三期叠加”时期不能算作新常态。所谓新常态,至少过去粗放增长积累的结构矛盾和财政金融风险要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发展方式转变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新的增长动力和增长模式基本确立。只有在那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说经济进入了新常态。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情况数据。上半年的实际增速是7.4%,三季度是7.3%,比上半年略有下降,从全年来看,也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与此同时,除增速指标外的其他指标,包括就业、居民收入、企业效益、财政收入、节能减排等,都有所改善。总体来看,当前经济运行状况是正常的,是符合调控政策预期目标的。一方面,经济增速虽有回落,但7%左右的增速仍处在我国现阶段潜在增速的区间范围之内,在全球范围也是较高的增速。另一方面,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深层矛盾、调整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和必然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政策调控的一个结果。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利于形成市场倒逼机制,有利于推进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实际效果看,虽然增速回落了,但经济的结构和效益得到了改善,风险释放总体上也处于可控范围,有利于为长期的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