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新自由主义“市场决定性作用论”主张市场在文化、教育、医疗等某些非物质资源配置领域也起决定作用,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决定性作用论”只主张需要引进适合这些领域的市场机制,而非大都由市场决定。
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决定性作用论”,要求政府只承担“守夜人”的职能,对于众多关乎社会发展、人民福利的文化、教育、医疗领域,也要坚持主要依赖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如果上述三个方面主要依赖于市场来配置资源,便不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会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如果完全依赖于市场配置资源,文化领域就会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和低级趣味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所占领;如果完全依赖于市场配置资源,教育领域就会成为只有富人阶层和权力阶层的子女才能享受到的特权,普通百姓的子女将很难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将会加剧其他方面的不平等,并且如果完全依赖于市场配置教育资源,也会导致全社会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如果完全依赖市场配置医疗资源,必然只会配置给富人阶层和权力阶层,普通民众将很难负担高昂的医疗费用,会被排斥在享受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之外。
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配置资源或市场决定的方式,而只能引进适合本领域的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文化领域要实行国家引导下的市场取向的改革,要保证文化领域中主旋律是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抵制各种不良文化思想的腐蚀,同时也要对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产品,采取市场化的运营方式,以便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正如《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明确指出的:文化领域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教育资源配置应当引入市场机制,但要坚持国家主导、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纲要》中进一步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医疗领域资源配置也应当主要以政府支出和公益性为主,要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建立公平合理,覆盖全民的公共性、公益性医疗体系,是关系到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医疗领域并不是要排斥市场,而是要引入适合本行业和本领域的市场机制。如医药、医疗器械领域,在加强国家监管条件下,可以让市场承担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而在医疗服务领域则需要适当引入市场机制,作为公立医院和公益性医院的合理补充。虽然目前我国作为医疗主体的公立医院还存在着逐利性的特征,但是医疗服务领域如果完全由市场来配置资源,就会加剧医疗服务的严重不均等。由于医疗行业中医生和医院具有更强的信息优势,如果主要依赖于市场配置资源,将会导致诱导性医疗服务的过度使用和医疗服务不足情况并存。《“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并且指出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医疗服务的建设之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