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民众独特的文化观念
面对日渐扩展的民俗学研究对象,未来中国民俗学在研究方法和范式上应该如何创新?尹虎彬告诉记者,民俗学要探讨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如何保持我们的历史传统,如何实现新旧结合。
“中国是人文历史传统深厚的国度,多重维度、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融入世界民俗学的宽广道路是我国多民族民俗学的历史走向。”在尹虎彬看来,中国民俗学未来发展将会出现多学科相互参照和彼此融合的趋势。世界眼光、区域文化视野和地方性的人文传统是未来中国民俗学的重要关注点,中国民俗学应以自身的人文底蕴为基础不断探索前行。
“随着世界交流日趋紧密,人们发现在日常生活领域各个民族都有不少非凡独特的发明创造。”吴效群表示,未来民俗学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探讨民众独特的文化观念及文化创造,进行知识论意义上的总结。在他看来,知识论方向的民俗学大体说来属于人文学的范畴,与史学研究有相似之处,但从文化推广的意义上讲,又与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交叉。这是一个亟待发展且大有作为的方向。
在郑土有看来,未来民俗学的发展重在学科体系建设,应根据中国的实际,进一步明确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切忌“越界”、“贪大”,在总结、梳理近百年中国民俗学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我们已有的具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并进行完善和补充,形成钟敬文先生所说的“中国民俗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张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